找到相关内容2191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如來藏之初期及其思想之研究

    49)「眾生如來之藏常不變」。(註50)眾生生死流轉之主因﹕「一切有情無主無依,生(貪、瞋、癡)三有中,寄於下劣,弊惡之舍,為生死苦所迫」。(註51)這些都是如來藏經典之共說,不必多贅。  《佛說不增不...、十六、四五七、下。  (註 51) 同(註5) 、大正、十六、四六三、下。  (註 52) 《佛說不增不減經》、大正、十六、四六七、上。   (註 53) 同(註52)、大正、十六、 四六七、中。 ...

    李志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2347472.html
  • 大乘禅波罗蜜“止观法要”之抉择(2)

    ,或萨迦耶见,或识;必审观无自性而离此颠倒戏论,始有解脱分。[51]  从《中论》所列观门的内容与次第来看,广观法空的基础仍是从观生死轮回——缘起因果开始,决非离缘起相而谈一切法空性的。如全论二十七品...】第一册,页五八二中。  [50] 五浊: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本指减劫时世间所起之五种浊染;此喻指娑婆世间之秽恶不净也。  [51] 印顺导师:《中观今论》,【妙云集】中编之二,页二五二...

    释性广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2747485.html
  • 十善業道是菩薩戒的共軌論

    把十善稱為「戒」,稱為「威儀」了。(註 51)到此為止,十善法在事實的需求上,已被視作佛教徒們,若在家若出家的七眾所必修必行的律儀戒了。 七、十善依據五戒四波羅夷而作適應性的調整 十善的...(註 54) 妙行與惡行;(註 55) 善根與不善───────────(註 51)《大正藏》卷2 ,頁475下~476上有云︰「修行何戒 行,復作何威儀?」答案是︰「諸欲生天者,先當斷 ...

    釋聖嚴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4747529.html
  • 从原始佛教到阿毗达磨论书的二谛探讨(1)

    未曾看到“等谛”一语。然而在《长阿含经》卷8的〈众集经〉之中却有“等智”一语。其经文如下:  复有四法,谓四智:法智、未知智、等智、知他人心智。(大正1,51a18;  53b21)  此外,在巴利藏...舍利弗比丘与人说法要,成四谛;目犍连比丘与人说法要,成第一义,成无漏行。”(大正2,643b11~13);卷第51〈大爱道般涅槃分品〉说:“施为众福具,而逮第一义,其能忆施者,便发欢喜心。”(大正2,...

    释如戒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0647568.html
  • 从初禅相应之心所谈修定前方便

    滋润心作意,三、生轻安作意,四、净智见作意。51  (a)调练心作意:当心有“可厌患法”(不善法)生起时,“令心厌离”于它。  (b)滋润心作意:当心有“可欣尚法”(善法)生起时,当令心欣乐于它。  (...1册,No.1。  2. 《杂阿含经》50卷 (刘宋?求那跋陀罗译) 大正藏第2册,No.99。  3. 《增一阿含经》51卷 (东晋?瞿昙僧伽提婆译) 大正藏第2册,No.125。  4. 《瑜伽师...

    释见法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1047577.html
  • “心念处”之探讨──以《大智度论》为主(1)

    生起的“常颠倒”想,所以修“心念处”。《中部》〈II. MajjhimapaNNAsaM--KandarakasuttaM﹙51﹚〉也针对此而说:  Santi pana Kandaraka ...讨论的,如:《法蕴足论》〈念住品第九〉、《舍利弗阿毗昙论》〈念处品〉、《发智论》〈念住纳息〉以及南传《VibhaGga(分别论)》〈VII. SatipaTThAnavibhaGga〉51,以下就针对...

    释如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1447578.html
  • 百丈清规》与中国佛教僧团的管理创新

    而好治生,获园田之利,时谓'空门猗顿'也。"50僧团戒律破坏情况甚是严重。如辛替否疏曰:"臣以为出家者,舍尘俗,离朋党,无私爱。近殖货营生,非折尘俗;援亲树知,非离朋党;畜妻养孥,非无私爱。"51...《景德传灯录》卷6《禅门规式》,《大正藏》卷51,第249页、第251页、第251页。  4.本句《景德传灯录·禅门规式》为“祖之道”,但据上下文之意,似《景》更为合理。  5.7.《敕修百丈清规》卷...

    王永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0447747.html
  • 《杂阿含经》经文的厘正初探

    次法,是名比丘向正尽苦,究竟苦边,所谓识灭。  (印四七三)(光三三○)(大二九二)(内二五一)【S51】  说明:此处已依据(B)比对前后经文以及(D)南传巴利藏【S51】的经文给予厘正。  经文例...

    林崇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3147816.html
  • 释见一著:汉月法藏之禅法研究(1)

    的实践著,终其一生,除了以诗文与士子唱和,亦以书信往返指导。[51]故贺烺〈紫柏大师集跋〉云:  初祖不立文字,直指人心;大师不离文字亦直指人心,其揆一也。....噫!有文字,有未始有,文字学者繇文字...上。另《紫柏老人集》卷7,《嘉》册22,页261中~下。  [51]如董其昌曾以信书获紫柏之开示,勉其“极当发愤,此生决了,不得自留疑情,遗误来生”。参《紫柏老人集》卷12〈复董元宰〉,《嘉》册22,...

    释见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5847885.html
  • 日本曹洞宗与台湾佛教僧侣的互动(2)

    29。昭和9年6月1日。 [97]同上,页46。 [98]《南瀛佛教》11之12,页51。昭和8年12月1日。 [99]同注96,页46。 [100]《南瀛佛教》11之11,页45。昭和...这次重访日本是受神户庄玉波氏之请,为奉安印度玉佛于神户各寺院而来。 之后于 6 月 16 日又重返槟城就可证实(页 50 ~页 51 )。 从鼓山到南洋,起初是因为在昭和 9 年(1934 )的夏天,...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0747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