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122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大乘起源与开展之心理动力(2)

    “颠倒”,主要是因为他把“佛法割离余有情界,孤取人间为本”。[84] 倘若印老也拥有虚老那样的禅修体验与胸襟气度,能整体宏观地看待大乘佛法的宗教功能与...

    释如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41947162.html
  • 评〈从“法性即无明”到“性恶”〉 (1)

    ,所  谓“终日说,终日不说;终日不说,终日说;终日双  遮,终日双照” (此段引文为《摩诃止观》之语 )。  若以空、假、中释之,  页84  执”,也非如〈杨文〉所说的仅仅只是单纯的三论之“空”,...

    陈英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42047164.html
  • 《净度三昧经》与人天教

    度。”(行257~行317)  页84  佛又言:“人身难得,度身急事。自未度,何度他人。自不能泅,莫负他渡水,两死水中耳。”(行318~行336)  接著佛向阿难说:“是经名断诸苦本,一名总持诸法门...

    姚长寿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45947260.html
  • 当代新儒家的佛学诠释──以牟宗三为例

    -------------------------------  注释  [1] 牟宗三《佛性与般若》(上册),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97,p.11。  [2] 前揭书,p.84。  [3] 前揭书...

    叶海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51047281.html
  • 试窥印顺法师的思想大要--以缘起贯通

    民国 84 年, 原载于《东方宗教研究》第二期, 民国 77 年), 印顺的〈‘台湾当代净土思想的动向’读后 〉(收于《华雨集》卷五, 台北︰正闻出版社, 民国 82 年 4 月...

    陈水渊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51947303.html
  • 辽太宗引进佛教白衣观音像

    论稿》,甘肃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312页。   [19]葛雾莲《独乐寺雕像和建筑空间的神圣意义》,见《辽金史论集》第6期,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第84页。   [20]《辽史》卷37《...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54547374.html
  • 佛教慈济与资源回收--生活世界观点的社会学分析

    定点、后援会、车辆动员、经费...,整套写出来后才开始做。我们也找了很多回收商, 看价钱,看配合我们慈济的程度,因为我们是做义工的,时间可能是在晚上,所以要看是 84 页 否可以在晚上和我们... 杨惠南 1988 〈台湾佛教的出世性格与派系纷争〉,《当代》,30:68-81。 杨惠南 1993 〈台湾佛教现代化的省思〉, 《当代》,84:28-35。 杨惠南 1994 〈当代...

    张维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55047388.html
  • 汉译《健拏骠诃》中仙人名试析

    探源》[收于《中华 佛学学报》第八期(民国 84 年 7 月)第 137-242 页 ][以下简称《探源》)第 162 页。] (7) 分别见 T 9.278....以 其事猥而不显故,使人谬解”(见 Q 30.1088.2 84a6-8)。基本上,笔者没有理由怀疑唐代注疏家对“ 毗目多罗”本义的把握。唯一的理解错误而有问题的资 ...

    高明道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0947440.html
  • 圣凡世界—— 五百罗汉

      83.三昧甘露尊者;五大明王之一。   84.解空无名尊者。   85.七佛难提尊者。   86.金刚精进尊者。   87.方便法藏尊者。   88.观行月轮尊者。   89、阿那 提尊者。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1347446.html
  • 四阿含经:“六大”、“十八界”、“五蕴”、“十二因缘”、“四法本末”的“如真”实在论

    受味,如是受味,如是受味如实知。云何受患如实知?若受无常苦变易法,   p. 84  是名受患,如是受患如实知。云何受离如实知?于受调伏欲贪,断欲贪,越欲贪,是名受离,如是受离如实知。云何想如是知?谓六...

    程文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1547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