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印了元禅师写信给苏轼说:佛法“在行住坐卧处,着衣吃饭处,屙屎撒溺处,没理没会处,死活不得处”[5]。而苏轼在《跋王氏华严经解》中所说“一念清净,墙壁瓦砾皆说无上法”[6],显然有得于此。黄庭坚也有...刘禹锡:“刘郎不敢题餻字,虚负诗家一代豪。”[10]特别是到了北宋后期,俗字俚语公然入诗简直蔚成风气,而且在各种诗话中备受推崇。试看以下数则诗话: 王君玉谓人曰:“诗家不妨间用俗语,尤见工夫。雪止未消者...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130156024.html
-
故事性雕刻中,所表现出的久经长途跋涉,显得异常疲惫的人和马的神态,都是相当生动的。更如36号龛雕出的立菩萨,10号和12号龛雕出的立佛以及22号、60号、63号龛的坐菩萨,有的继承了传统的样式,有的则是...,次序是天王殿、三佛殿、永祜殿、法轮殿和大佛楼。在法轮殿内有喇嘛教祖师宗喀巴的铜像,高达6米,为现存铜像中仅次于河北正定隆兴寺大悲阁的北宋观音大像。大佛楼是一所三层高楼,专为身高18米的白松木雕弥勒像...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134156048.html
-
时“卅日,长安千福寺僧行端来,笔言述慰,兼问得长安都唐消息”[5],十月十四日斋后,“长安千福寺天台宗惠云”并禅宗僧人弘灵等十三人来相看并笔谈[6],看来开成年间千福寺仍有天台宗僧人,他们肯定是楚金的...传记》卷三,“释善禅师者,慧超门人,诵《法华经》万遍,余瓶水常满,睹金台,闻天乐,合牚立而终焉。”[10]二人都是属于天台宗,都在终南山行道,且都是瓶水自满,睹金台,闻天乐,法名亦有似,看来很可能是《...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155556102.html
-
元年﹙西元689 年﹚七月,武则天应伪造的《大云经》所写“女主6当国”的假预言,“颁制天下,令诸州各置大云寺”以示感戴,采取“举佛抑道”的措施;唐代中期佛教特别发达,唐玄宗开元盛世时,官方对佛寺设赐有...说:“…隋唐之制,率皆寺分数院,围绕回廊…”,即是当时的特色。寺门与山门间之两侧,右为厕所﹙西净﹚,左是浴室﹙龙边﹚,此与“虎边不怕臭”的民俗相符。《摩诃僧祇律》中也记有:“厕屋不得在10东、在北,应...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182556170.html
-
6]。 因此,佛教的乞食传统,在中国并不通行,过去肯循戒律行乞为活的沙门,梁、续、宋三高僧传往往持为标示,足见大部份的其他出家人并未沿门托钵。宋高僧传(大正藏编号二○六一)卷二五蕲州广济县清著禅院...固然是他个人不愿意被视为乞取布施的寄生者[9],同时亦属华人感到行乞可耻的一种心态反映,而人们敬重他者也因为这事。然而,像慧普所为者究属少数[10],而其他出家人的生活,仍不免靠著接受布施。 然而华人...
曹仕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193356210.html
-
,我、我所非當有。 5、愚癡凡夫、無聞眾生怖畏:無我無我所,二俱非當生。 6、(愚癡凡夫、無聞眾生)攀緣四識住。何等為四?謂色識住,色攀緣,色愛樂,增進廣大生長。於受、想、行識住,攀緣,愛樂,...(識)離色界貪已,於色意生縛亦斷;於色意生縛斷已,識攀緣亦斷。識不復住,無復增進廣大生長。 10、識無所住故不增長,不增長故無所為作,無所為作故則住,住故知足,知足故解脫。解脫故於諸世間都無所取,無...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50556393.html
-
学术背景,分别是僧伽太虚大师为代表的武昌佛学院和居士欧阳竟无为代表的支那内学院两个系统。[6]但是太虚和欧阳两人都曾受学于祗洹精舍杨仁山大师的门下,两人又为同学,所以武昌佛学院和支那内学院在学统上是...[10] (1923)年来以欧阳竟无《唯识抉择谈》之议及《起信论》(王恩洋作《大乘起信料简》以助之);而梁启超又作《大乘起信论考证》。《起信论》非马鸣作,非真谛译,殆成学界定论。[11] 其后...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80856503.html
-
4, 21-24, 见《圣经》(台北:思高圣经学
p.137
会,1992 )页 1645.
13.《若望福音》 10, 34-35 前揭书,页 1660.
14.《圣咏》82, 6 前揭书...构成问题来加以讨论。
基督宗教 (注5) 认为人与神的关系,是人的其它关系的根源。 这看法是立基于其以上帝为万物之造物主和对人类的痛苦和罪恶的关怀与同情。 (注6) 从《圣经》看来,这些包含忌妒、 ...
沈清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82356520.html
-
6)六行即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等六度万行.(7)七行是指时节善,义善,语善,独一善,圆满善,清净调柔善,无缘慈善等圆顿大乘所具足之七善.(8)八行指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等八正道.(9)九行指的是自性禅,一切禅,难禅,一切门禅,善人禅,一切行禅,除烦恼禅,此世他世乐禅,清净净禅等九种大禅.(10)十行则是指阴入境,烦恼境,病患境,业相境,魔事境,禅定境,...
沈海燕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82456521.html
-
久久用功,念有连续由熟变生,念无连续由生变熟。功夫成熟,触机遇缘,能看之心、所看之念于一刹那化于无形,“囫 ”(口+力)地一声,能所双亡,根尘脱落,那你就证成大道了。 6) 下座要时时观照。这个更难...随念转、不为境迁。念起即知,就是禅宗所说的“识得”,识得不为冤啊! 10) 只观境,不观心,会随念流转。(因为妄念在不对境时,还是流动不息,所谓“家贼难防”,不是不对境就一念不生了。)仍是无用,必须双...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82656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