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162篇,用时9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台湾佛教史前期(1)

    》第29期《台湾研究汇集》了。 (注 19) 原刊于《古今谈》第78期,重刊于《台湾研究汇集》12,民国61年 8月30日。 279 页 佛之所而建”;但正确的考证,乃是由洪姓施主独资捐建,(注...

    释慧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4947532.html
  • 净土的渊源及其演变(1)

    与信奉,   p. 78  中国净土法门的普遍就是起因于此。  往生净土本仅为成佛过程的一种中途站,并非最终目的,等于赴外国留学,但净土教徒有此种观念的甚少,大多把它当成目的,因此没有回国服务 ── ...欲求正信,其心怯弱,以住于此娑婆世界。自畏不能常值诸佛亲承供养,惧谓信心难可成就,意欲退者,当知如来有胜方便,摄护信心。谓以专意念佛因缘,随愿得生他方净土。”[78]故并非正统的菩萨道,乃是胜方便法门。...

    杨白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147536.html
  • 敦煌文献与僧稠的禅法

    教义,也是僧稠禅法中的主要支柱。“四念处”是在早期佛教中就存在的。它指的是身、受、心、法等四念处或思考的对象。这四种对象在经过分析之后,人们就会发现它们的实质,   p. 78  恰和世俗的看法,完全...

    冉云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247539.html
  • 竺道生思想之理论特色及其价值意义

    也”[77]。  道生虽倡导顿悟,然仍修行“常”、“乐”、“我”、“净”四法[78],而不废除方便渐修。渐修既未被废,则十地思想亦依然存在。然其同门慧观,则力主佛教有三乘阶位之存在,故必具各阶位之实相...遗集页三九,中研院胡适纪念馆),实属明显错误,当不攻自破也。   [77] 大正藏卷三七,页四O七上。   [78] 此指大乘大般涅槃经所谓之四德:常、乐、我、净。常者,涅槃之体,恒常不变,无有生灭;...

    刘贵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547544.html
  • 略探闻所成慧在修道中的意义

    1822。  二、现代人著作  1. 印顺法师著《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台北,正闻,民国83,修订本三  版。  2. 印顺法师著《说一切有部为主的论书与论师之研究》,台北,正闻,民  国78,六版。 ...思想发展而成立的。依古型的阿毗达磨来说,并非如此。---见印顺法师著《说一切有部为主的论书与论师之研究》,台北市,正闻,民国78,六版,p.86~89。  32 《瑜伽师地论》卷85(大正30,774a...

    释祖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0747571.html
  • “涅槃为所缘”初探──以《大毗婆沙论》及《大智度论》为主

    属于空三昧。由此而说唯空、无愿能入正性离生。那么,为何独无相三昧不能入正性离生呢?这原因与有部的渐现观说有关。在见道位中,有部学者是主张渐次观四谛:苦→集→灭→道,如《大毗婆沙论》卷78(大正27,...

    释祖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0947576.html
  • 从初禅相应之心所谈修定前方便

    的如理作意来提升此二心所的作用。78简而言之,此三觉支的生起,即能令身、心轻快心所生起。针对此三觉支生起的助缘,上文已有提到,在此略之。  对于身、心练达性之心所的生起,笔者以为它与“数数习行缘”有...120页。  34 参阅《清净道论》(简体版)78页。  35 参阅《清净道论》(简体版)128~129页。  36 参阅菩提比丘著,寻法比丘汉译,《阿毗达摩概要精解》64~65页。  37 参阅《...

    释见法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1047577.html
  • “心念处”之探讨──以《大智度论》为主(2)

    所说:  是心无生、无性、无相,智者能知。智者虽观是心生灭相,亦不得实生灭法,不分别垢净而得心清净,以是心清净故,不为客尘烦恼所染。如是等观内心、观外心、观内外心,亦如是。78  从以上几点的论述,可知...260c8-261a14)。  76 《阿阇世王经》卷下(大正15,403c5-6)。  77 《思益梵天所问经》卷3 (大正15,51b19-25)。  78 《大智度论》卷19 (大正25,204...

    释如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1547579.html
  • 论净土 念佛法门在菩萨道的定位

    乙受报之事,正如《智论》说福德不可与人之理。78然而,佛法弘传于世,所需面临的,是广泛的一般众生;而根器本就有利钝之分,有法行人与信行人等之别;又因受流俗的神教风格思想,如此种种内因外缘影响,促成重信... (大正10,334b3~7);《楞严经》卷1 (大正19,109a19~25);《弥勒菩萨所问经论》卷3 (大正26,244a14~26)。  78 《大智度论》卷61 (大正25,487c29~...

    释宗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4247596.html
  • 刘立千著:印藏佛教史(1)

    是。传其曾造《胜轮修法》,卢伊巴所传《金刚萨埵修法》,亦此师之所造了。(上见《多罗那他史》71、77、78、83、84、89页)  以上龙树、无著、陈那为造论大师,提婆、世亲、法称为注疏大师,称“南瞻...

    刘立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84147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