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8962篇,用时5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唯识学与现象学中的“自身意识”与“自我意识”问题

    才是“最为允当”的[29]。这表明他在第八识理解上的偏重所在。   《成唯识论》卷三曾给出第八识的七个名称:心、阿陀那、所知依、种子识、阿赖耶、异熟识、无垢识[30]。在这七个名称中,最通行的便是“...,页437。 [29] 太虚,《法相唯识学》,页441。 [30] 太虚在此七个名称之外还另加了三个名称:初能变、根本识、如来藏(参阅:太虚,《法相唯识学》,页439-441);熊十力列出...

    倪梁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2646601.html
  • 近代中国佛教改革思想中“回溯原典”之意涵及其实践进路

    闻出版社,民国82年),页19。( 注 11) 印顺,《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 此处转引自〈契理契机 之人间佛教〉(《华雨集(四)》,页 30 )。 除以四《 阿含》为“... 注 30) 而在内院所宗依的唯识学方面,───────────( 注 30) 关于佛陀创教所带有的批判意识,可参考杨惠南, 〈批判 心灵的升华──释迦的教育理想〉。 收入蓝吉富主编,...

    周志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4346638.html
  • 天台智顗一心具足说之理论意涵

    以方破尘,终归都无”(T32.330c)。此外,即是于观法时,言(于四善根位)应观于五蕴之灭处,以此灭除以五蕴为实有之法心。[30]《成论》云:“行者于众生因缘中不见众生故,即生空心,然后见空。又于五...。  [30]“有实五阴心名为‘法心’。善修空智,见五阴空,法心则灭。”(T32.332c)  [31] 印顺法师《性空学探源》(台北:正闻出版社,民77年4月,七版),页264。  [32]《三论...

    林志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4446641.html
  • 从《法华玄义》所引重要经论看智顗的思想结构

    即具三法,亦名第一义谛,亦名第一义空,亦名如来藏。此三不定三,三而论一,  一不定一,一而论三,不可思议,不并不别,伊字天目。[30]  然而不只是一佛乘具有此三法,藏通别圆诸教无不具有此三法,因此三.../《研究》,319。  [27] 《玄义》,716下/《研究》,419。  [28] 《玄义》,725中/《研究》,510。  [29] 《玄义》,725上/《研究》,509。  [30] 《玄义》,...

    郭朝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4446642.html
  • 法藏 大乘起信论义记 及元晓与见登的相关述记关于一心开二门的阐释:

    转相、现相”“此三皆是异熟识摄”。[30] “业相、转相、现相”标示了“能所未分”到“主体能动性和意向性之出现”再到主客二分的“表象的开始”的存有力动和其间的知识主体的辩证开展的三个环节的过程。  ?...第七十一册,页818。  [29] 法藏,?大乘起信论义记?,卷四,卍续藏经第七十一册,页818。  [30] 元晓 ?大乘起信论疏记? ,卍续藏经第七十一册,页653。  [31] 见登,?大乘起信论同异...

    赖贤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4546643.html
  • 论禅之不可言说---从体悟性思维视栏位的解读

    第127页,商务印书馆1962年8月版。   ????冯友兰著:《三松堂全集》第4卷,第173、30、635、10页,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

    刘家俊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4546644.html
  • 佛教与儒家的对诤式对话发微

    233上)、“大圣说空法,为离诸见故。若复见有空,诸佛所不化”(《中论》卷2,《大正藏》卷30:18下);依此类推,倒驾慈航所得渡的成绩,也不当算计。这种“行后去执”的情操(也就是实有荣耀,却不以荣耀为...

    周庆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4546645.html
  • 汉魏两晋般若学经、论翻译的考察

    以秦言译之,典谟乖于殊制,名实丧于不谨,致使求之弥至而失之弥远,顿辔重关而穷路转广。[30]  《般若经》自东汉末年支娄迦谶开始传译,一直到两晋时代,历代均有翻译。但是,由于印度与中国文制不同,造成...三藏记集》卷八,大正五十五,No.2145,P52b-c。  [29] 《中论.观因缘品》,三枝充德《中论──缘起、空、中の思想》(东京,第三文明社,1989年修订版),页81。  [30] 《出三藏...

    罗 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4646646.html
  • 毗尼研究方法举隅──个人研律经验谈

    建立规范?可否上网浏览竟日?这些都不可能让两千六百年前的佛陀预先制好规则,等著我们使用,而必须自佛陀制戒的高层法则掌握制戒精神,依此类推而达成制戒目的。   页30  这种制戒模式,其实也是制订法律的...

    释昭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4846652.html
  • 《因缘心论颂并释》三译校勘会编

    等,说之异名。彼非自性决定、丈夫、相假、自在、时节、自然、随欲、化主、偶遇等所生;此即因缘所生法。  恭敬请示故 即答言:汝听  十二胜上分 彼为三所摄[30]   烦恼业及苦 次说应当知[31]  ...宫本作“如”,见大32.481注4。    [30] “摄”明本作“说”,见大32.481注5。    [31] “是中至应知”自下三十字,宋元明三本俱作长行。校诸《因缘心论释》不单此三十字,全部均为...

    赵国森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4846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