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8962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任继愈《中国佛教史》(11)

    而当交相赞。”原因是三教“理无二致,而深浅历然;深浅虽殊,而同归一理。此所以为三教一家也”。这既是向佛徒的教导,更是向排佛的道学家的解释。他一生的著作30余种,后人集为《云栖法汇》。  紫柏真可(...录》所录和部分宋译经典。全藏共628函,1524部,6558卷。  在《高丽藏》雕印过程,僧统守其用《开宝藏》、《契丹藏》及高丽初雕本藏经互相对校勘正,此后将其结果整理成《高丽国新雕大藏校正别录》30...

    任继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33247050.html
  • 任继愈《中国佛教史》(16)

    176  妙清 527  纯英 376  阿难 34、125  阿道 363  阿骨打 602  阿莘王 365  阿育王 30、35、45、47、50、605  阿底峡 227、361、403、419...

    任继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33547055.html
  • 中国佛教的禅修论[下](2)

    自身中,何不从于自心顿现真如本性”[注释:《坛经》[30]]。这种顿修、顿现的说法显然已有“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思想,也就是提倡单刀直入的顿教。同时,慧能虽也讲“法以心传心”,但又多次重复强调自己闻...,《续藏经》第1辑第2编第30套第1册,32页。]。又说:“念即佛,佛即念”[注释:《念佛法要》,《无明慧经禅师语录》卷4,《续藏经》第1辑第2编第30套第1册,32页。],“念佛心即净土”[注释:《...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34147071.html
  • 转依”二义之研究

    自性应无常,应可思佛自性常住,不可思为相,亦不可说。[30]   真谛唯识学的“心性清净说”相通于“如来藏佛性清净说”,相通于“法界清净说”,而三者相通的关键在通过“境识俱泯”之唯识观(后来真谛说为“...,可通于声闻及菩萨位。如《瑜伽师地论》卷51(《摄决择分》)(《大正藏》册30,页581下)说:‘修观行者……而得转依。转依无间,当言已断阿赖耶识’。‘阿赖耶识体是无常,有取受性;转依是常,无取受性,...

    赖贤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34147072.html
  • 《阿含经》中所建构的佛教知识系统

    28】无为。   【29】不有【30】不相续。   【31】空【32】无常【33】无余。   白品第四颂:   【34】欲三种【35】延请。   【36】法【37】僧【38】‘为本...经论会编》,印顺法师编,正闻出版社,1983。   五、《瑜伽师地论》,弥勒菩萨说,唐玄奘法师汉译,《大正藏》册30,No. 1579。   六、《瑜伽师地论》,【藏文德格版】,No. 4035-...

    林崇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34647084.html
  • 印顺的如来藏思想之研究

    是其藏义;三者法身藏,至得是其藏义;四者出世藏,真实是其藏义;五者自性清净藏,以秘密是其藏义”。[30]   印顺指出如来藏五义的相关诠释当中,关于《佛性论》的第三“法身藏&...见页264。   [30] 世亲造,真谛译《佛性论》卷二,辩相品第四中自体相品第一 ,大正三十一册,此处引文见页796。   [31] 印顺,《如来藏之研究》,台北,正闻出版社,1981年 初版,页...

    赖贤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34847090.html
  • 回鹘人的佛教写经

    ,译文之语言受其影响,自然会变得越来越丰富,葛玛丽即曾撰文论述佛经翻译活动对回鹘语发展的重要作用。[30]佛教寺院应是最早受到翻译者影响的地方,在这一点上它们所起的作用和中世纪欧洲基督教教堂所起的作用...科学院学报(Sitzungsberichte der Preussischen Akademie der Wissenschaften)》,1934年,第548页。  [30]葛玛丽(A. von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35147098.html
  • 《净度三昧经》与人天教

    故知司察小过。作谴告谓作谴责以告人云”,[30] 即灶君是活动于人间的小神,监察人的小过,报告于天。而在晋葛洪《抱朴子》中作了更为详细的叙述:“又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状。大者夺纪,纪者三百日也。... 《法句经.慈仁品》,《大正藏》册4,页561中。  [29] 《尚书》卷4。  [30] 郑玄《礼记注疏》卷46。  [31] 葛洪《抱朴子》内篇卷2。  [32] ...

    姚长寿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45947260.html
  • 中国佛教的译场组织与沙门的外学修养

    。[29]  上陈《外学》一书所论都是中国沙门的表现,而日、韩、越古时受中国文化影响,儒学亦盛,因此这些地区的沙门亦有不错的外学表现。[30] 这都说明僧尼的外学修养,有大助于佛法在东亚地区的弘扬。 ...。  [27] 参拙作《外学》页402~页404。  [28] 参拙作《外学》页418~页427。  [29] 参拙作《外学》页452~页456。  [30] ...

    曹仕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50047261.html
  • 寂护对有部“实在论”以及“有相唯识”与“无相唯识”“形象”(行相)说之批判的探讨

    ”[30]寂护在此显示他对唯识学的“假必依实”的识转变论以及意识必为自相有之看法的不以为然。  2. 与世俗知觉相违  如果无相唯识认为“主体-客体”的“二元形象”完全非真实,就会与一般人的现量共...

    曹志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51647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