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162篇,用时196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刘立千著:印藏佛教史(3)

    决定应须趋入密咒。”(见原书第三卷78页)由是观之,藏土教法,是以显道为辅,密道为正,为无可否认之事实也。  其显教修行,最为完整者,莫如宗喀巴大师之《菩提道次第论》。论中首重亲近善知识,依止上师为道之...

    刘立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84347704.html
  • 从文殊法门看《中观论颂24?1—6》

    她那里发菩提心,是文殊“本造发意时师”(大正12,页78上)。[7]  对文殊的修学过程,说的最完整的,可能是《文殊师利佛土严净经》(大正11,页896下─897下):在七千阿僧祇恒河沙劫之前,雷音响...       [1973]  "Is NagArjuna a MahAyAnist?", IN:Sprung[1973], pp.78-88.                             ...

    郭忠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84347705.html
  • 以罗祖为例管窥其对晚明佛教之冲击

    结论时说:“在这样的脉络下,我们才较能理解,罗祖何以从无出家的打算。”(注78)其实如果详读《苦功悟道卷》:“拜师傅出家访去,不遇明师誓不回程。”(注79)可见罗祖曾有出家之打算,只是后来放弃,而非如...注76 同(6),郑志明作,页156-174。注77 同(6),陈秀芬作,页120-121。注78 同(6),陈秀芬作,页121。注79 同(37),页28。注80 同(37),页1。注81...

    释见晔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84747715.html
  • 赵州录(1)

    师云:“森森地。”云:“落后如何?”师①云:“迥迥地。”  校记  ①“师”,永乐本无。  77、问:“如何是出三界底人?”师云:“庞罩不得。”  78、问:“牛头未见四祖,百鸟衔花供养。见后,为什么...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3647834.html
  • 略探受“迦絺那”仪式所得

    Aggacitta Bhikkhu的解释中,都没有说这第五权利是哪一条戒的开缘。[78] 而Vajira?ā?avarorasa对这第五种权利的说明是:[79]  在那里所获得的衣服,属于他们。而且,衣时(作衣时和...宫林昭彦〈‘南海寄内法伝’ズノヘホペ“夏安居”ズコゆサ〉,页13。  [78] 参Aggacitta Bhikkhu, Kathina Thenand Now, p. 86。  [79] 他不再说明前四...

    释继献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4247850.html
  • 人间佛教的远见与愿景(2)

    978,868 1:0.59 107,566 8,189 100000:7613 78 462,483,000 274,362,540 1:0.59 100,...

    王顺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0947909.html
  • 释法照著:缘起法之认识论探究

    原因所在。然而万法为何有这种种差别呢?世亲菩萨从“种子不离识”的观点来看,乃是阿赖耶识中的种子无始以来就受种种法的薰习而成,所以才能现起种种现象差别。78此亦可从《阿毗达磨大乘经》得到依据:  无始时来...135, a1-2)  77参 荻原云来《梵和大辞典》p.1535。  78参 世亲菩萨的《摄大乘论释》:“谓阿赖耶识为因诸法生起,是名分别自性缘起。由能分别异类自性为因性故,若无明等是名分别爱非爱缘起,...

    释法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3947972.html
  • 太虚的人生佛教论(2)

    一带的佛教保守势力——以“中国佛教会”和净土信仰为主的一批人——相结合,而把刚刚要在台湾佛教界生根的“人间佛教”,压抑了下去,致使印顺的理想终究无法在台湾获得实现的机会。78事实上,印顺相当清楚自己能力...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1548065.html
  • 林葬----中古佛教露尸葬研究之一(二)

    78)  贞观十六(642)年五月十二日,曾经住在禅定寺的僧人空藏卒,也是舍身林葬:“遗身于龙池寺侧,收骨起塔。”(注79)龙池寺在终南山,也是一个林葬的场所。(见本文第五节)  另外,有的大禅定...二十,习禅六,,598中、下。  注78 同前书,卷十三,义解九、,522中。  注79 同前书,卷二十八,读诵八,,689下。  注80 同前书,卷二十五,习禅六,,598下。  注81 同前书,卷...

    刘淑芬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3348103.html
  • 石室瘗窟——中古佛教露尸葬研究之二(1)

    瘗窟  龙门一地不仅有石窟造像,也有唐代佛教僧俗信徒的瘗窟。关于石窟寺中瘗葬人的洞穴,最早见于记载者是西魏文帝乙弗后葬于麦积山石窟;另外,敦煌、龙门、四川等石窟也有瘗窟。[78]在敦煌莫高窟北区洞窟中...

    刘淑芬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3348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