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8962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四谛现观之略探──以《大毗婆沙论》及《清净道论》为主

    灭道迹圣谛”者,斯则善说。30  这里更是说明假如要现观道谛,必须先现观前三谛。依此经证,有部坚持四谛渐证的立场。这可在《大毗婆沙论》中清楚见到,如论卷78云:  知苦断集,次第顺故。…证灭修道,次第...跋陀罗译) 大正藏第2册,No.99。  2. 《弥沙塞部和醯五分律》30卷 (宋?罽宾三藏佛陀什共竺道生等译) 大正藏第22册,No.1421。  3. 《阿毗达磨发智论》20卷 (尊者迦多衍尼子造,...

    释有信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0947575.html
  • “心念处”之探讨──以《大智度论》为主(1)

    修习”有“数数熏习”之意,亦即有熏习各种行法,以证成圣果之意味。29 如《杂阿含经》卷3,〈68经〉说: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常当修习方便禅思,内寂其心,如实观察。30  《成实论》卷15也说:  ...

    释如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1447578.html
  • 略论菩萨自利与利他

    ,舍己身以为正法。”30  但是查阅目前大藏经,只见《增一阿含经》卷31上有一段清净太子的父王偈和此相似,即:  为家忘一人,为村忘一家,为国忘一村,为身忘世间。31  可是却少了最重要的一句“舍己身...20卷 (尊者舍利子说,唐?玄奘译) 大正藏第  26册,No.1536。  19.《十二门论》1卷 (龙树造,姚秦?鸠摩罗什译) 大正藏第30册,  No.1568。  20.《大丈夫论》2卷 (提婆...

    释本密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2547581.html
  • 论净土 念佛法门在菩萨道的定位

    之获益,以及比较净、秽二土的胜劣三项,简述净土?念佛法门。  (一) 念佛法要  经论里记载有关念佛的种类甚多,以下就称名、观佛色身、观佛功德法身、唯心念佛、实相念佛,30与列举几种念佛三昧来叙说...除业品〉(大正26,40c28~47a24)。  2 《杂阿含经》卷20 (大正2,143b~145b),卷30 (大正2,218b);《增一阿含经》卷1〈十念品〉(大正2,552c~553c)等。 ...

    释宗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4247596.html
  • 一行禅师著:观照的奇迹 (2)

    (30)论藏(Abhidhamma):音译阿毘达磨,经、律、论三藏之一。也就是明示教法之意,将经典所说的要义加以分别、整理或解说,就称为「论」;简单地说,就是诠释佛教经典的著作。  (31)马丁·布伯...

    一行禅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4547603.html
  • 一行禅师著:观照的奇迹 (3)

    观照,那么即使在阿赖耶识里,仍存在许多根深柢固的虚妄种子(随眠(30)),也就能被连根拔起和摧毁,达到时时刻刻的圆满解脱。  正如乘筏达到彼岸之后,便不再需要木筏一样;当我们活在当下,与万物和谐共处时,...实法」而起妄执之心)、依他起性(指各种缘生所起之法)和圆成实性(指圆满、成就、真实的真理)。  (30)随眠(anusaya):即烦恼的习气,指种子而言。此烦恼的种子随逐我人,眠伏潜在于阿赖耶识中。  ...

    一行禅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4647604.html
  • 吴汝钧著:天台智顗的心灵哲学(1)

    说:  行者尚不见心是生死,岂见心是涅槃?即不得所观,亦不存能观。不取不舍,不倚不着。一切念想不起,心常寂然,亦不住寂然。言语道断,不可宣说。虽不得心非心相,而了了通达一切心非心法。(30)  不见...现在不在,未来未至。三际穷之,了不可得。不可得法,则无有心。”(《大正藏》四六·四六七a)。  (30)《法华三昧忏仪》,《大正藏》四六·九五四a。  (31)《次第禅门》二,《大正藏》四六·四八六b。...

    吴汝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5847619.html
  • 吴汝钧著:天台智顗的心灵哲学(2)

    是为入不二法门。(30)  智顗以为,这种负面与正面在心上当体一如的关系,或明或法性与无明相即的关系,只是大乘佛教所持的。小乘中人则不这样看,他们是把正负双方、明与无明双方区分得很清楚的。智顗说:  ...为见。”(《大正藏》四六·一三一c~一三三a)。  (30)《法华玄义》一下,《大正藏》三三·六九二a。  (31)《法华玄义》八上,《大正藏》三三·七七八c。  (32)这一节所讨论的有关心的无明与...

    吴汝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5847620.html
  • 吴汝钧著:天台智顗的心灵哲学(3)

    心也。……真实心发即是法身,了因心发即是般若,缘因心发即是解脱。(30)  智顗以为,我们的心,能引出三种心发,分别相应于解脱、般若与法身这三德。这三德是《大般涅槃经》所说大涅槃所具备的,其中,解脱德...意思的较简短的文字,参看《大正藏》三八·五六八c。  (29)参看笔者前文〈天台三大部所反映的智者大师的心灵哲学〉第一节论心的幻化性格与造业问题。  (30)《四教义》一一,《大正藏》四六·七六三a。...

    吴汝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5847621.html
  • 禅的意境美学: 以禅艺合流与石涛的一画论为研究的主要对象

    诗歌与禅学》,台北,1997,页7-30;关于王维之诗与禅的关系,参见萧书页73以下,第三章与第四章。  [2] 参阅皮朝纲,《禅宗的美学》,第五章“以禅喻诗,莫此亲切 - 禅与艺术在观念上的沟通”。 ...

    赖贤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84447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