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8383篇,用时83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萨迦班智达生平、事业简介(1)

    5]吾识,内外遍知,智慧无比于吾。所有种种,皆为萨迦之人,诸余学者不过是吾之形影。”一些人问:“萨迦班智达,尔自称遍知诸学者中之一切知识,是否还知道增上慢[6]?然而知与不知,不加寻伺,随心所欲。乱吐...龙树[10]等人相同之功业。 通达工巧明之事迹是,其精通绘画、像形之法相、量度以及此等吉祥之品,察地等八观察[11]。 据传今世无数善知识中有部分学者要求自己的弟子修习工巧明时,...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21067945.html
  • 萨千·贡嘎宁波生平、事业简介

    ,具有眼神通,清晨太阳一出时即在东方扎穷贡卡观看,看见有人骑一匹棕红色马,头戴金色盘帽,身穿大咒士衣[6],快马加鞭,从西面直奔萨迦方向而来,并且说:“贡噶宁波病了,你们萨迦人怎么办?”相传这是罗刹...结集论之注释支;一百根本修行法等数不清的深奥语诀。如此,喇嘛巴日瓦任住持八年,在此期间,他修建了存有印度许多圣地有加持力之土、菩提树和如来以及许多通人证士[10]之舍利和遗骸,尤其是放有摩诃迦叶波之祖衣...

    贡嘎宁波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21267947.html
  • 圣凯法师: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对佛法、宗教及哲学的理解

    大旨》,《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3卷第4册,第8页。[9]王雷泉编选《欧阳渐文选》,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版,第3-6页。   [10]唯识学与西方现象学有许多相似之处,已经引起哲学界的广泛注意,...宗教与哲学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几乎所有的宗教都有自身的哲学理论基石,佛教亦不例外。在世界三大宗教中,唯有佛教的哲学思想最为丰富、最成体系,对东西方哲学思想均产生很大的影响。[6]在近代中国,新儒家的兴起与...

    圣凯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32067991.html
  • 近现代中国佛教史上的南京毗卢寺

    卧祗园。避俗聊自适,逢僧笑且言。笋蔬供小酌,风雨掩重门。宦味如秋冷,城居寂不喧。6  次年,夏剑丞观察到毗卢寺拜见在那里的寄禅,以诗相赠。六年后寄禅再次见到夏剑丞时,才想起往事,和诗奉酬。7  ...旅宁诸君”于是就推举寄禅为毗卢寺住持。寄禅后来有诗云:  毗卢寺是古招提,老衲何堪任觉迷!漫拟参廖于玉局,更惭岛佛与昌黎。诗心静养云千嶂,禅意清余月一溪。为访东林高士语,片帆来自浙之西。10  印魁...

    何建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32167992.html
  • 殊胜菩提心

    福德尚且广大,何况是发心想解脱一切有情的无量苦病,福德又怎会不大呢?  6.速净罪障  净罪法中,没有比发菩提心更为殊胜的,正如(人行论)中所说:“罪恶力大极难当,舍此圆满菩提心,何有余善能胜彼?” ...修习密法,则连大乘“下品资粮道”也无法获得。  简言之,生起一切善法的根本是菩提心,有菩提心者,地道的圆满将极其迅速。  10.是一切众生安乐的根本  世间的快乐及声闻、缘觉、转轮王等,全是由佛的力量...

    陈泉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35268010.html
  • 四谛顿、渐现观之初探

    理想境界。  不过,佛法所提及的现观(abhisamaya),在内容上则与其他宗教有天渊之别了。[6]简言之,即是一种睿智的直觉能力,当下清晰明了地证知真理。  其实,abhisamaya(巴、梵同)的...?佛告长者:此四圣谛,渐次无间,非顿见无间等。  总之,《杂阿含经》所记载四谛的现观,是透过知、断、证、修的依次完成,非可逾越或同一时达成,这点为其所特重坚持。[10]  现今传于南方佛教系统的五...

    释开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41468036.html
  • 佛境菩萨行:欧阳渐晚年的教法思想体系

    也,无学也,无位也,顿证也,一也。  何谓菩萨行耶?本性空也,二取空也,三自性也,道相智也,无住涅槃也,二谛也,三乘也,行引修也,渐次之历位也,分证也,一也。[6]   “佛境”即佛地之境界,欧阳以...的术语,他教法思想体系中的这第二个方面,可以称作“立教”。如他在《辨二谛三性》(民国二十七年)一文中所说:“三性以立教,《密严》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此即是诸佛最后之教理是也。”[10]这里,所谓的...

    程恭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20968048.html
  • 论宗教学从各宗教分出之过程与问题(下)

    方法论的议题,提供读者一个以宽广的角度来省思研究方法的机会。6  一、价值判断    今日,大家比较倾向于认为“没有一位学者可以不带感情、不具主观看法”,因为每个学者都和某个时代、意识型态、神学理论、社会...议题迷思的批判〉一文之中提到:“宗教学‘神圣性’的讨论,其实是源自西方天主教的宗教哲学思想,并且和超越或绝对的神人异质(二元论)概念有关,但与东方的神人同质(一元论)的泛神概念又是截然不同的。”10  ...

    释昭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21868057.html
  • 唯一的道理(2)

    罗汉:又名人流(须陀洹),是声闻乘四果中的初果名。人流是初人圣者之  流的意思。  (4) 六根:眼,耳,鼻,舌,身,意。  (5)六尘:色,声,香,味,触,法。  (6)正定:巴利文Samadhi三...事理,四谛与三法印等,信受理解,并以之  作为自己的见地,为八正道之一。八正道以正见之首,有了正见就能破谬妄偏差  的俗知俗见,悟人正道。  (10)布施:以自己所有的施舍于人。  (11)智慧禅:...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52768384.html
  • 《劝发菩提心集》讲记(七)

    余依灭尽,则称为无余依涅槃。“依”,是指依身,即人的身体。此外,《大乘义章》卷十九6中,依《金光明经》〈三身分别品〉7,更以佛之应身、化身(报身)为有余涅槃,以佛之法身为无余涅槃。  何谓为十?  是...刹那,六十怛刹那为一腊缚,三十腊缚为一牟呼栗多,三十牟呼栗多为一昼夜。”10可知,一刹那相当于一秒的七十五分之一(即以一天二十四小时除以“120×60×30×30”)。  四、愿我得近佛已,随所应为我...

    慧沼大师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70468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