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陰是圓淨涅槃、此身心具足萬行、正稱大宗。若如斯解者、見煩惱海中明淨寶珠、能照一切衆冥朗矣。 16)亮禪師曰、明諸法道理、實无同異。就隱顯而言、有卷舒二意。卷義者、不見心起、不觀解行、任情施爲、...造過極惡、貪瞋放逸、唯得三塗此畢定。然湊之數理无差違、如聲響順形直影端。 20)志禪師曰、見一切法皆是佛法、名爲法眼淨。施爲覺動、皆是菩提。隨心直至佛道、莫驚莫畏、處處皆正。有心簡擇即邪。若能安心...
沖本 克己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95541495.html
-
28,dhatu译为“因”,而且是与garbha同义,都是指“一种先天的能力”页23。 [15] 陈沛然著《竺道生》,页20。 [16] 吕澄著<种姓义>《内明》第219期,页5上。 [17] ...之果相,故谓之为因也。[16] 若就字面上看,其义较倾向族性、血统、家系或传其家世等。从印度社会背景来看此词:种姓原是印度古来根深蒂固的种属或族姓制度。用以区别阶级类别,其归属是以血统来决定。属于...
释学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73145074.html
-
《顺正理论》卷62〈辩贤圣品〉: 契经中言世第一无间入正性决定,或正性离生。(大正29,683a19~20) (3)印顺导师说: A、《说一切有部为主的论书与论师之研究》,p.273: 世友已...,先遍学诸道,然后入 菩萨位,亦未得一切种智而先生金刚三昧。尔时,以一念相应 慧,得一切种智。(大正8,381a20~29) B、卷23〈三次品〉: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有法相者,尚...
戴裕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85456556.html
-
敦煌僧官制度〉,《东方学报》,页117-98。 20 郝春文,〈隋唐五代宋初佛社与寺院的关系〉,《敦煌学辑刊》,1990:1(1990),页16-23。 21 郝春文,〈隋唐五代宋初传统私社与寺院...唐会要》,北京:中华书局,1998。 16 司马光,《资治通鉴》,台北:世界书局, 1962。 17 玄奘,《大唐西域记》,湖南:岳麓书院,1999。 18 守真,《云门匡真禅师广录》,收入《大...
林韵柔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32559343.html
-
文化论稿》序 (孙 进 己) 敦煌壁画中的古代妇女饰唇——妆饰文化研究之二 (卢秀文) 敦煌占婚嫁文书与唐五代的占婚嫁 (黄正建) 突厥狼图腾文化研究(修订稿) (李树辉) 20世纪初,在中国...贝叶经和1套卷轴运往兰州。[16] 这篇报告中的相关经卷数目与斯坦因、伯希和的整理数目不符。当斯坦因到达时编目为8件吐蕃文卷轴和11大套藏文贝叶经,其中很多经卷被斯坦因、伯希和带走,后者带走了11大套...
[英]散?冯?谢克著 杨富学 许娜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82660718.html
-
”。[16] 三、坐禅与非坐 禅宗以禅命宗,却并不以坐禅入定为功夫。自菩提达摩传法以来,禅法一直比较注重随缘而行,但也没有对坐禅调息等传统的习禅方式加以反对,而是给“坐禅”留了一席之地。到了惠能,...习定,若不因禅定而得解脱者,未之有也。未审师所法如何?”惠能对答说:“道由心悟,岂在坐也。”[20]当志诚说到神秀常教人“住心看净,长坐不卧”时,惠能说:“住心看净,是病非禅,常坐拘身,于理何益?”并作...
释来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72439829.html
-
缘起论”基础上的唯心主义理论。[16]也有人认为,一念三千,“不是唯心论的世界观”,“假定将一念解释做唯心论,那是不当的。”[17]通过以上的分析,应该看出,认为性具说是真如缘起唯心论,难以成立。...假名,亦是中道义”中,发挥出万法实相即空、假、中,称为三谛。一心三观,就是在一念心中,观悟世间空假中的本性。什么是空?“并从缘生,缘生即无主,无主即空。”[19]什么是假?“无主而生即是假。”[20...
魏德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64341985.html
-
例如: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九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发趣品第二十 后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在石经40卷本中,属于第一种格式的还有第3、24、25、40卷;属于第二种格式的尚有第14—20、22、23、...字,至丹本第24行,因此行刻16字,石本仍为17字,故两本至此处又相一致(以后又有分有合);第三版,丹本27行,石本28行,故石本较丹本已多录出3行经文,一直到卷终两本也末能齐头并进。 从以上列举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02849374.html
-
亦建莲社共修净业[16],念佛结社之盛可见一般[17],故到了南宋《乐邦文类》、《佛祖统纪》便有“净土教门、莲社诸祖”之设立,以“净土教”、“莲社”来称呼弥陀净土。 到了元朝,便有“莲宗”、“莲教”之...庐山仅乎千载,举天下而化之。[20] 另<宣政院榜>(1311 A.D.)云: 今普度优昙将祖师起教修行本末事实集成《莲宗宝鉴》,辨明邪宗异教,显证莲宗普化念佛正法。[21] 又《宝鉴》“大圆...
释印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131255065.html
-
写了一首偈:“渐渐鸡皮鹤发,看看行步龙钟。假饶金玉满堂,难免衰残老病。任你千般快乐,无常终是到来。唯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16]梵琦对于这首偈很欣赏,认为是宣扬净土念佛思想的好资料,于是分别...即是阿弥陀正觉。……还摄无边念佛人,永破事理分张恶”。[20]具体而言,就是用理事无碍的观点分疏“唯心净土、自性弥陀”。“唯心净土,自性弥陀”是禅宗为了应对净土宗的挑战而提出的一种净土观念,认为一切...
王公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50359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