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二六三~一三二三),在明代有云栖株宏(一五三五~一六一五),但是并没有发生多大势力。然而对于影响高丽佛教来说,教禅一致说,却发生很大作用[73]。 七、结论 宗密是继踵法藏、澄观的华严法统,从...,页四O四中、下。 [73] 参阅中国历代思想家,商务出版社,页一一七—一二四。 [74] 参阅大藏经第十册,页一九四上。 [75] 参阅大藏经第二六册,页一六九上。 [76] 参阅...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447542.html
-
见诸法。既已了见诸法,则为佛境,复何须再进三阶?道生以为: “果报是变谢之场,生死是大梦之境,从生死至金刚心,皆是梦,金刚后心,豁然大悟,无复所见也”[73]。 p. 394 果报与生死均为心念...O册,四OO页左下。 [73] 吉藏二谛义卷下,大正藏卷四五,页一一一中。 [74] 吉藏大乘玄论断伏门第九,大正藏卷四五,页六O下。 [75] 隋硕法师三论游意义,大正藏卷四五,页...
刘贵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547544.html
-
海潮音》第73卷合订本,七月号,81年(1992)7月,p.13~18。 (2)与中观学派有关之研究: 1.森山清彻,〈后期中观派の二谛说とpramANa〉,《印度学佛教学研究》第39卷第1号,...即形体、肉体)的存在假合,但是仍然不损“一切名皆能显义”的指涉作用。有关名、义的差别,《大毗婆沙论》卷15(大正27,72c23~73a11)曾作如下分别: “名” “义” (1)能显 (1)...
释如戒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0647568.html
-
又《大毗婆沙论》卷15(大正27,72c24~73a20)说: 能显是名,所显是义。 …问:义为可说?为不可说耶?设尔何失?若可说者,说火应烧舌;说刀应割舌…。若不可说者,云何所索不颠倒耶?如索象...
释祖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0747571.html
-
觉支生起的七缘来作参考:73 (a) 受用殊胜的食物。74 (b) 受用安乐的气候。75 (c) 受用安乐的威仪(如结跏趺坐、正直其身)。76 (d) 用中庸的加行。 (e) 远离暴恶的人。...73 页。 13 身心强情指的是心、心所的僵硬性。导致心、心所僵硬的因素是邪见或我慢。参阅菩提比丘著,寻法比丘汉译,《阿毗达摩概要精解》73 页。“强情”﹙thambha﹞有僵硬性、傲慢、顽迷等的意思...
释见法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1047577.html
-
72 而《大品般若经》卷12也说: 复次,须菩提!一切法不生不灭、不垢不净故,般若波罗蜜清净。世尊!云何一切法不生不灭、不垢不净故,般若波罗蜜清净?佛言:一切法毕竟清净故,般若波罗蜜清净。73 心...73 《大品般若经》卷12 (大正8,310b25-29)。亦可参阅《道行般若经》卷8 (大正8,465a10-12)。 74 《小品般若经》卷1 (大正8,537b13-19)。《大品般若经》卷3(...
释如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1547579.html
-
智慧,可称为是第一有利益于众生。这三种求佛道者代表菩萨的不同根器或不同阶位的菩萨,类似于《入定不定印经》上所谈的不同根性菩萨,成佛的迟速也不同。在《大智度论》卷73曾提到大小菩萨的差别,龙树菩萨说: ...大智度论》云: 有人堪任得佛,而大悲心薄,自爱身重,此人闻佛难得,多有退者,作是念:我或不能得佛,不如早取涅槃,何用世世受勤苦?为是人故,说:一切菩萨,乃至初发心皆毕定。73 即说明佛法可以种种方便...
释本密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2547581.html
-
,在菩萨的行事方面,也可依志愿区分为“有慈悲心,多为众生”72与“多集诸佛功德”73两类。74再者,经论对净土与秽土所抱持的看法,似乎也做二说:有说秽土虽杂染恶法充满,多有难缘,但如此恰能当作磨练心性...(大正25,87c21~22)。 73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卷4 (大正8,555b21~26),卷6 (大正8,565b10~15);《大智度论》卷38 (大正25,339b11~16)。 74...
释宗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4247596.html
-
诗歌与禅学》,台北,1997,页7-30;关于王维之诗与禅的关系,参见萧书页73以下,第三章与第四章。 [2] 参阅皮朝纲,《禅宗的美学》,第五章“以禅喻诗,莫此亲切 - 禅与艺术在观念上的沟通”。 ...
赖贤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84447708.html
-
注73)
页127
除在《五部六册》发现罗祖含藏不分僧俗,普度十方救众生,似有自立教统之心外,还可以从其门徒奉他为教祖之迹象,以窥其自立教统之企图。王源静论罗祖是:“去圣遥远,幸得吾祖出世...会,1975) ,页300-342; 相田洋〈罗教?成立???展开〉《续中国民众反乱?世界》 (东京,汲古书院,1983 ),页 1-73; 马西沙、韩秉方: ...
释见晔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84747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