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8962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台湾观音感应故事及其宗教意涵

    军舰屡逃劫运的例证,使他主张佛教徒应在工共场合及舟、车、机上,随时念观音名号,当可蒙受其利[30]。另举一例:有一刘东明因堂弟钓鱼时,不慎鱼钩钩入食指而痛声哭叫,他便开始念动「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30] 同注28。  [31] 《正伦杂志》,99期,1976年11月。  [32] 《大乘妙法莲华经》原由姚秦鸠罗摩什所译,后来由于<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流传甚广,后人将之单独结集流传,即成为《观音...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01051982.html
  • 慧明禅师甘露(2)

    不必计较。我等修心地法门,以利他无我为心愿,何有于谤!况密法根本原则,即以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本。明白此理,一切谤语,何殊甘露!   大乘小乘(慧明法师语录30)   诸同学,佛说四乘,何尝有四?...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01952005.html
  • 中国百年敦煌学述论

    四部文献30种,对传统四部书的校刊具有重要意义,开后来敦煌遗书分类编纂的先河。后者收录文学作品13种,是敦煌学史上首部专收文学类作品的文章。罗氏为敦煌文献作了60余篇序跋,比勘写本与传本,考定其来源、...

    陆永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04352062.html
  • 熊十力的佛学观

    则成为阴柔郁结,而等乎妾妇之量已。”[30]熊氏对这种悲心切愿的体会,可以说是洽肌沦髓。别人要买鸡吃,他劝别人买已经杀好的鸡而不要买未杀的鸡,别人责备他为“不彻底杀生&...

    韩焕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04652067.html
  • 《楞严经》不是伪经

    30)关于第三十条的看法  经于十八界中辨识与意同异云:“又汝识心与诸思量兼了别性。”按意界之意本说意根,应是无间灭识。今乃专指思量末那,亦为误会。其伪三十(出自楞严百伪)。  紫虚的看法:楞严经此...

    紫虚居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12452161.html
  • 朱熹佛教常识论———朱熹对佛教常识的认知及其检讨

    是有甚么好处,也不会厌。可惜极好底秀才,  只惩地被它引去了!又日:其言旁引广谕,说神说鬼,只是一  个天地万物皆具此理而已。经中本说得简径白直,却被注解  得越没收煞"图(即30)。在朱熹的心目中,...

    李承贵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13252180.html
  • 保唐无住的禅学思想探究

    智才称无所得,如北本《大般涅盘经》卷十七:“有所得者名生死轮,一切凡夫轮回生死,故有所见。菩萨永断一切生死,是故菩萨名无所得。”[30]无所得正观是大乘修学的定境,最为殊胜。&...

    道坚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15252224.html
  • 中观学派的运动观

    若谓去者去,是人则有咎:离去有去者,说去者有去。”[30]至于是人有何咎?我将在下面定不定门中详细地说明。看来,说运动者运动,或运动的行为运动,或运动的时间运动,或运动的概念运动,以至于后边要讲到的...之五册,台湾正闻出版社,民国81年,页82。  [18]《大正藏》1858,册45,页151上。  [19]《大正藏》1564,册30,页1中。在《顺中论》中,八不偈被译为“不灭亦不生,不断亦不常,...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20452254.html
  • 净土信仰论之研究: 世亲、昙鸾与亲鸾之回向思想

    转变)。 注30如果暂不考虑回向所指涉的信仰对象的信仰论的问题,在主体性的阐示上,往相回向同时也指称了主体所发生的改变,亦即回向于主体 (异熟) 的菩提的达成。上述的解脱学意涵的识转变就是一种异熟的改变...Madhyamika and Yogacara,此处的讨论见第127-130页的讨论。   注21“境识俱泯”是宇井从真谛唯识学抉择出来,而特予以强调的。   注22分别见于玄奘译《唯识三十论颂》第29及30颂,...

    赖贤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21252273.html
  • 净土决疑论─宋代弥陀净土的信仰与辩议

    途,闻夫人事,乐为之记。非徒信[正]觉、[清]了二禅师之语,亦以为将来薰修者之劝云。” 注30毫无疑问的,经过此一因缘,王以宁就变成弥陀净土的正信弟子了。他心中理性的疑问已被感性的“信仰至上论”所支配...乐邦文类》页248中~下。   注29关于净土往生故事,见前引笔者〈弥陀净土的追寻-北宋“往生西方”著作的探讨〉一文。   注30见《乐邦文类》页248下。   注31见高振农《大乘起信论校释》(北京 : ...

    黄启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21352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