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圆觉经v又说:“知幻即离,离幻即觉。”“知幻”为理悟,“离幻一为心行,知行合一,始为行解相应。但是“知一“行一之间尚有很大的距离,能知未必能行,能行未必能知,知而不行为空知,行而不知为盲行,知行合一,...
李杏邨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281074218.html
-
相关性,进而深入到教理层面,将源出于印度大乘佛教、中国佛教、日本佛教中的“佛性”、“如来藏”“本觉”等一系“界论”(dhātu-vāda)思想的诸如“分别即平等,平等即分别”等观念归为祸首[28]。——...
姚彬彬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6450783492.html
-
Turfan-texte.V, Berlin, 1931, p. 335; 马小鹤《摩尼教的“光耀柱”和“卢舍那身”》,《世界宗教研究》2000年第4期,第109页。
[17] W. Bang - A....
杨富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10/01/22051697092.html
-
食用菌中含量也相当丰富。食用菌脂肪含量很低,约占干品重量的0.2%-3.6%,而其中74-83%是人体健康有益的不饱和脂肪酸。食用菌还含有维生素,食用菌富含的VB1、V12, 都高于肉类,草菇Vc含量为...
佚名
|素食|
http://www.fjdh.cn/wumin/2007/09/13312214481.html
-
音频在线地址: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v9yL8bHueZ0/(其中后部分的)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WPWqlqbalzI/
“度一切苦厄”。“度一切苦厄”这个藏文的版本里面它没有,没有这样明显的字。但是印度的那些古代的那些梵文,它翻译的时候,它本身有很多很多的含义,它里面可以...
慈诚罗珠仁波切讲
|心经|藏文版|慈诚罗珠|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12/12462532713.html
-
称对逻辑研究的看法:他认为逻辑与认识论的研究须代替早期佛教旧的哲学。 第一部《量释论》Pramāna-vārtika包含四章:研究推理、知识的真实性、感官的知觉和推论式。以易于记忆的诗体写成。约两...
虞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1513738126.html
-
下,佛教通常也称这门学问为正理的——也分为古因明与新因明。 “因明”这个名称,似乎是由我们汉地去印度取经的唐三藏的发明。笔者一直疑心这个据称为“hetu-vāda”的名词,是玄奘或他的高足那位叫窥基...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1540238305.html
-
(《增一阿含》),Anguttara-Niākya,V.P.184.
[11] 巫白慧:《印度哲学》,东方出版社,2000年版,第415页.
[12] 金岳霖:《释必然》,金岳霖学术基金会...
张忠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2094438614.html
-
禅心的谈论。即使是佛所论可的十论事亦应适度而说。 iv)做人-不做那种无利於禅心谈论的人;应足具戒等之得的人,此能使未得等持之心而得等持,或已得等持之心而得坚固。此为守护禅心。 v)食物-某些...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3584638916.html
-
特征的中国早期式样塔。覆钵部位开龛雕七佛与交脚弥勒菩萨。七佛面形短圆,与河西地方十六国时期石窟塑像、壁画一致。弥勒菩萨呈波浪形长发,胸饰V形璎珞并戴臂钏, 是中亚犍陀罗艺术中的常见式样(图一)。经柱刊...
李静杰/田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00540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