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阿弥陀)佛,所转化而来该经说:诸佛如来可以遍入一切众生心想中因此,当我们心想佛时,我们的心,就显现出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73经文还说: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74事实上,这和文殊说...,此心即是佛心...心外无别佛,佛外无别心...(皆见:宋道元,景德传灯录(卷6)江西道一禅师传;大正藏卷51,页246,上)
73 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都是佛陀的色身特征
74 以上皆见...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0449184.html
-
又想作大和尚者,必须公布奉献五百圆的净财。因为不堪于负担其费用的缘故,得此等称号者,极为稀少。(页72~73.自译) 此《报告书》是出版于大正8年(纪元1919)3月,而此《报告书》是因大正4年(...联络寺院,在当时堪称是台湾佛教的这四大道场,除了开元寺是明郑时代就有的[73] 之外,其余的三座寺院都是日本统治时代才出现的道场。[74] 这四大道场的子孙,都受了来自日本佛教的影响而留学于日本,但与...
释慧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2249230.html
-
。
[29] 同注7,卷9上,《大正藏》册33,页789c。“圆观”又名“入实观”。
[30] 同注5,卷6上,《大正藏》册46,页73c~...
李志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2549235.html
-
法苑珠林》卷73,《大正藏》册53,页837下~页842上。
[6] 《奉法要》,见《弘明集》卷13,《四部丛刊》影印本。
[7] 详见中村元《儒教思想对佛典汉译带来的影响》,载1982年第2期...
方立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2649239.html
-
不是小器小用的人物,否则对人类不会有大的贡献。72 华梵工学院的创办(1990)是“觉之教育”理想的初步实现;创校前后,晓云法师则透过“国际佛教教育研讨会”73的举办,咨诹善道、集思广益,以期发挥“...般若禅转识教育论》,页74─76。 61 释晓云,《佛教教育讲话》,页72─73。 62 释晓云,《觉之教育.觉之教育慧命开拓论》,页137。 63 释晓云,《觉之教育.佛陀环境教育亲近自然世界观...
陈秀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00449318.html
-
”。(73)这里正式提到了三士的名称、可资界说的特征、行持的果报,可以说在提婆的时代,三士道的说法就成型了,(74)但是由于提婆的精神重在评破,就没有如同《宝鬘论》一般,建立修行的道阶。 三士道的观念...论旨是区别三士,但其实第6 颂“于诸胜有情,求大菩提者,当说诸师长,所示正方 便”方标示论旨。请参考陈玉蛟,(注5)所引书,页73 ,注3.。 (14)前述关于归依的介绍,请参考阿底峡:归依教说,(...
张福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03149382.html
-
临终方诀》、《饬终津梁》、《善导大师临终正念文》等,有一套处理生死的方法,帮助人们克服生死的际遇,达到“无生死的风光”境界[73] 。此一研究领域的开拓只好期待后人来继承与发扬。 五、结 论 ...尊严与生命的尊严》),页236。 [72]) 同注60,页227。 [73]) 盛永宗兴,郭敏俊译,《无生死之道》(东大图书公司,1996),页113。 [74]) 杨惠南,〈佛在人间-印...
郑志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04949425.html
-
程度,从而推进对于早期佛教禅学实践层面的了解。 早期禅学经典中,安世高所译的小乘禅经显然更受注家的重视。究其原因,自然与这些经典中的禅法同本土的道术方技的相契很有关系(汤用彤2000,73)。然而从...
宣方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11949491.html
-
阴界入垢衣所缠,贪欲恚疑不实妄想尘劳所污。(73)
又说:
大慧,如我所说涅槃者,谓善觉知自心现量(量有四种,一现见,二比知,三譬喻,四先胜相传。彼外道于四度量悉皆不成也)。不着外性,离于四...下)
72、见刘宋/求那跋陀罗译《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第一?一切佛语心品第一之一》
73、刘宋/求那跋陀罗译《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第二?一切佛语心品第一之二》(见《大正藏》16/670/...
宗舜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30149748.html
-
等之食料,为今日卫生家研考得为最有益于养生者也。故中国穷乡僻壤之人,饮食不及酒肉者,常多长寿。 —孙中山 中国国父 73.我并不是基于健康的因素才吃素,成为全素者是基于道德的因素。素食主义绝对...
海涛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30949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