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205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唯识思想前后期价值取向之重要变化

    遍计所执自性(执)而生起。  如《瑜伽师地论》73卷指出:“问:依他起自性缘何应知?答:缘遍计所执自性执应知。” [1](T30, p0703b)即依他起自性是依遍计所执自性执而生起。  74卷则对...

    林国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32249798.html
  • 《未曾有因缘经》之“饮酒念戒”初探

    ,进而犯下种种不善法。[73]本经中祇陀太子之所以没有行恶的原因,在于心并没有放逸,所以未失正念,也就没有导致行为放逸,无所谓的作恶。如果从饮酒的行为来看,祇陀太子很明显地犯戒;其次,如果从不放逸的...所以戒是清凉义。”见印顺法师《成佛之道》增注版,页178。  [12] 《俱舍论》卷14 (大正29,73a13-15)。  [13] 参见《法海经》云:“戒,犹人之头首;沙门戒行,宜令清白,如冰...

    周柔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34049832.html
  • 宗舜法师:略论禅宗与念佛--以四祖至六祖为中心(下)

    。   71、见P。3777e原题。   72、见《大正藏》85/2837/1289中。   73、参见印顺法师《中国禅宗史》第二章“双峰与东山法门”第三节“...

    宗舜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45550007.html
  • 宗舜法师:略论禅宗与念佛--以四祖至六祖为中心(上)

    相似。由此推断,弘忍不但传有本禅法,而且是上承着二祖。(73)但是,净觉是弘忍的弟子,不可能对於禅宗传灯不了然於心,即使本书不是弘忍而为慧可所说,也决不至斥为“谬言”。因此,净觉...

    宗舜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45650008.html
  • 再论独孤沛之《菩提达摩南宗定是非论》

    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知见诸法如梦如焰如影如响如幻如化。诸菩萨摩诃萨如所知见故。不念梦不念是梦。不念用梦不念我梦。焰影响幻化亦如是。[73]  以及:大王。所言如者名为不异。无变不生无诤真实。以无诤故说名...20—21。  72、见《大正藏》第14册475号,页539c1—2。  73、见《大正藏》第8册223号,页309c17—21。  74、见《大正藏》第8册231号,页701c11—13。  75、...

    陈盛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50950039.html
  • 曹溪唐禅如何运用揉合大乘经教

    一大是(事)因缘,内外不迷,即离两边。”[71]  神会说:  “我法二空、有无双泯。”[72]  无住说:  “不忆不念,一切法并不忆。”[73]  马祖说:  “凡圣情尽,人法俱空。”[74]  ...  [71] 《南宗顿教最上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大正藏》48册,页342下)。  [72] 参〈顿悟无生般若颂〉,同注64,页50。  [73] 参《历代法宝记》,同注...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53350099.html
  • 从《南阳和上顿教解脱禅门直了性坛语》论荷泽神会之教法

    唯指佛心,即心是佛」;所以就神会对「顿教法」的说明,加以整合后应有「迅速悟入」、「不言阶渐」与「直了见性」的三层意义。另外,后代禅门经常引用「唯指佛心,即心是佛」的口号,除了可能肇基於本《坛语》外,[注73...),第一一七页注四十八。  [注72]同[注56],第二四七页。  [注73]神会以前的文献不见有此言句之记载,之后的文献如《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中云:「终不得菩提,为着相故。唯此一心更无微尘许法...

    陈盛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53750108.html
  • 敦煌新样文殊画稿研究——兼谈新样文殊造像及其相关问题

    ,仍基本与普贤一同出现 [10][ p73-91] 。孙修身结合四种大量文殊造像得出的结论自有其道理所在,如是否单出问题,笔者也认为的确仍以对称为主;另像之正侧面与否,也不是“新样”特征。因为敦煌洞窟...

    沙武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54050117.html
  • 僧睿对空有二说之会通

    ,大致上人们只能因此而掌握到模糊的“无”“本”等概念,聪慧者因此而能以之而“逍遥”,但对于想像确实明白  页73  般若内涵的人而言,则由于无法确切的掌握被遣被荡的“相”与“执”的内容意义,因此也无法...

    涂艳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60050144.html
  • 圣空法师著:清世宗与佛教(2)

    ”[73][26]  此外,在同一谕旨中又特别指出,不得私自出家,“未奉上命私为和尚,为喇嘛,及私建寺院者,问应得之罪。”[74][27] 从此,在清朝时期凡是想出家、建寺院,都必须先知会礼部,此律...七五二,页25(总册数页码14731上栏)。  [73][26] 陈捷先《清史论集》,1997,页51~52。原文引自《大清太宗实录稿本》,页十四。  [74][27] 参张羽新《清政府与喇嘛教》,页...

    圣空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70250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