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291篇,用时1032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北凉佛教与北魏太武帝发展佛教意识形态的历程(2)

    大本至于南京,果称阐提悉有佛性,与前所说合若符契。”并见拙作〈定义大乘及研究佛性论上的一些反思〉,国立台湾大学文学院佛学研究中心,《佛学研究中心学报》第3期(1998),页21~76。[40] ...Soper, “Northern Liang and Northern Wei in Kansu”, Artibus Asiae, vol. 21 (1958), p.147.[76] John M.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3445806.html
  • 阿赖耶识之“无明、爱结、有识之身”经证考察

    名有漏。[23]  以上是《大毗婆沙论》卷76“结蕴”讨论“有漏、无漏法”时所说“佛生身是有漏?或是无漏?”的“说一切有部”与“大众部”(以及“分别说部”)之间论辩。-----------------...

    释惠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3745814.html
  • 魏晋佛学思想之开展

    为假名,并无实体,皆如梦幻;即使复有超越涅槃之精神境界者,亦如梦幻,假而不实。“梦幻之法,无所有故”,[75]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76] 由缘而成之一切事物,如梦中...》卷17,《大正藏》册8,页123下。 [76]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大正藏》册8,页752中。 [77] 法藏《华严金师子章》,《大正藏》册45,页669上。 [78] 支谦译...

    刘贵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3945819.html
  • 法眼文益的禅教思想

    ”,[76] 此处的“学般若人”即是指“参学人”,不过文益用“学般若人”是值得注意的用语,早在师备时即用“学般若菩萨”一词,[77] 对师备、文益而言,心地法门的开发,均须要般若的基础,学习心地的开发...73] 《宗门十规论》,第五。[74] 《宗门十规论》,第五。[75] 至于禅宗各家的宗风,参见《人天眼目》。[76] 《宗门十规论》,第七。[77] 《五灯会元》卷7,〈玄沙师备禅师传〉,页394。[...

    蒋义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4045821.html
  • 论陈垣:《中国佛教史籍概论》(1)

    册,是将山西省赵城广胜寺发现的一、三、四、五、八各卷跟日本发现并刊布于《东方学报》 的第六卷写本合在一起影印出版(注76),如今这一合编本所载最后一位祖师是第三十祖僧璨(卒于606)大师(注77)。...

    曹仕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4245824.html
  • 论陈垣:《中国佛教史籍概论》(2)

    参《概论》页九八~九九。  (注 73) “会元”就是“合一”的意思。  (注 74) 参《概论》页九二。  (注 75) 新文丰公司出版,台北,民六十七年。  (注 76) 《宝林传》页一一九一上~...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4245825.html
  • 中国佛教的思惟发展(2)

    这里正可看出印度与中国人思惟方法之不同。(注76)这帮助说明了禅宗虽然不立文字,而当其立文字时,仍然以具象的方法作表现的。如果要解释这种不立文字的意义,那又正是一般俗语所说:“弦外之音”。立文字却不在...

    张曼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4745835.html
  • 因材施教与教学上的人我分际─以《论语》、《阿含经》、和《大般若经》为根据(1)

    义理讲说清楚的教诫示现“最上、最妙、最胜”(《中阿含经》T. 26, vol. 1, p. 651)。  19. 此外,参阅《长阿含经?自欢喜经》(T. 1, vol. 1, p. 76c),舍利弗...

    蔡耀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5645849.html
  • 东魏武定元年铭石造释迦五尊立像略考(1)

    (注76),即是凝湛渊玄之谓。而此之谓,依天保三年(552 A.D.)的〈北齐清信士张世宝合邑州余人造砖天宫记〉云: 夫法身凝湛。玄宗寂灭。应化迷从。随缘致感。双林既谢。 ...

    林保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1945892.html
  • 台湾当代净土思想的新动向----思想史的探讨

    闻出版社,民国 76 年 6 月初版,页 43-94 ),对印顺法师的一些论点有所答辩。但印顺法师主要在陈述自己的思想,澹思的文章不过是借为引线而己,不太相干涉。 这篇文章的本文,分成大部份:(...

    江灿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2245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