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8962篇,用时12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唐代儒道释三教作家对于“心”字之涵义暨据其加以引申所制的篇章小集(二)

    之一眄!  【龙按:以上据“全文”,卷九五六,页四四五八,上官逊  文所有者校订。】  (30)白云无心赋  以山川出云天实为之为韵  触石起于肤寸,散远天以迤逦。既输困而合道,澹摇曳以无为。缀广莫以...

    陈祚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53365922.html
  • 从对联谈观音信仰(1)

    无边超苦海;  众生有愿渡慈航。  这是台北市景美观音阁联。  佛法的功德无边无际,可使人超离苦海;众生有愿心就有愿力,渡脱之道是藉著观音佛祖慈航的牵引。  30  佛法无边传祖道;  观空有色听世音...

    邱素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62965968.html
  • 从现象还原法试探“五重唯识观”的哲学意涵(下)

    失去距离[30],唯察受、想、行等的刹那生灭成败相续相,把心智定在接收(receptive)而非反应(reactive)状态中,借助观察觉受的出现,理解其缘起,从而摆脱半强迫的模式化惯性身心反应及隐藏...29] G.Watson,The Resonance of Emptiness, p.160。  [30] G.Watson,The Resonance of Emptiness, pp.251-...

    刘宇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63565973.html
  • 从现象还原法试探“五重唯识观”的哲学意涵(上)

    上佛教历来都把二者清楚区别[30]。单纯“止”与“定”本身纯属调养身心的中性(neutral)技术,不直接具重大教理意涵,因此佛教的修止或定境与外道或世俗禅法差异不大,更非关键[31]。由于本文不是对...Ethical Activity”, pp.30-31的类似观察。  [11]J.N.Mohanty, “Theory and Practice in Indian Philosophy” in B....

    刘宇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63665974.html
  • 浅探佛经翻译对文学用语的影响

    {念佛三昧诗)等4首,齐,王融{法乐辞)12章,梁·昭明太子(开善寺法会诗) ,梁·简文帝(望同泰寺浮图诗)等10首,还有刘孝绰、梁武帝、王筠、梁元帝、谢灵运、沈约等30余人的诗。这些诗大多是关于...

    罗文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92366136.html
  • 浅析中国佛教的传播方式与特点

    是中国佛教的“四大译家”。其中罗什居长安12年,边译边讲,先后译介经论35部30赊卷。真谛虽频遭战乱,居无安身,然稍得立足,即着手译经,所译经论64部278卷,并撰疏释之。玄奘先后于弘福寺、大慈恩寺、...

    戴继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92766140.html
  • 清嘉庆朝治理教门对策述略

    至于贼不止。”[30]  其次,对“尚未滋事”或传徒不广的案犯不再实行家属缘坐的制度。嘉庆元年(1796)六月制订的“邪教大逆缘坐之法” 规定:“现在湖北邪教,乃公然造反重案。该匪等纠集多人,肆行劫掠...

    郑永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94166157.html
  • 日本五山禅僧的儒释二教一致论

    ,有较多时间来读书。(注29)但禅僧中也有因科举失败才  皈依佛门,在禅林求发展的,如﹕晦机元照、竺仙梵僊等人  就是对仕宦死心方纔遁入空门的。(注30)  中国禅林既深受士大夫的影响,则那些士大夫...,注23所举书页38。  (注 30)玉村竹二,前举   立>。郑梁生,前举书页40-41。  (注 31) 芳贺幸四朗,前举书页33。  (注 32) 芳贺幸四朗,前举书页34。  (注 33) 同...

    郑梁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00666182.html
  • 宗教心理学的意涵及其功能之研究

    之沧(1998)。后现代的宗教观。宗教哲学,第四卷,第三期,页25-37。   黄文三(1999)。后现代主义的思想及其对德育的启示。教育研究,第七期,页19-30。  郑志明(1997)。台湾妈祖...

    黄文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02366201.html
  • 论诗禅交涉--以唐诗为考察重心

    显见唐诗在诗歌创作与理论上的新发展。   袁行霈〈诗与禅〉一文认为:“诗和禅的沟通表面看来似乎是双向的,其实主要是禅对诗的单向渗透。”(注30)然而由上所述,诗之象徵性有助示禅...现代佛教学术丛刊2,大乘文化65年版。   (注30)袁文收於《佛教与中国文化》页83。国文天地77年版。   (注31)见《全唐诗》卷51。   (注32)见《全唐诗》卷128。   (注33...

    萧丽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30266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