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489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智顗对秦译《法华经》的判释

    上心’为止。 (详见《大正藏》卷 9 ,页 44 中 -46 中。) 4页 以上的“科判”,乃一般性质的“科判”,看不出智顗...依〈安乐行品〉而建立 的修行法门。 (参见慧思,《法华经安乐行义》;《大正藏》 卷 46,页 697 下 - 702 下。 ) 又见智顗,《妙法莲华经文 句 ( 卷 8-...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0545867.html
  • 正法与三十七菩提分法的实践

    清净说句:谓正 慢现观(故),及一切苦本贪爱随眠永拔除故,名已作苦边。[46]   由此可知,修习七觉支,证入有学圣位时,贪爱已不现行(断爱),并且拔除了“有身见”、“戒禁取”、“ 疑”等三结(转结...页333。 [46]《大正藏》册30,页778上。《会编》上册,页34。     页64 已,逮得猗息觉分满足。身心息已,得三摩提,尔时修习定觉分,修习定觉分已,定觉分满足。谓一其心,贪 忧灭息,内心...

    林崇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2745912.html
  • 《入菩萨行》初品补注(2)

    那么 用心意礼敬就可以了。例如宝云菩萨虽然是菩萨中的 长者,但对初入道的圣者善财仍行五体投地之礼。(46) ────────── 44 《大正藏》册 32,页 142 上。 45 《妙瓶》,页 59。 46 《妙瓶》,页 60; 《台北版》,《学集》,册 37,页 ...

    释如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3945927.html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释》之译注研究(2)

    44这三种比量的定义,详见:Lati & Napper (1980, 77-84) 及廖本圣(1996)〈附录〉pp. 45-46之中译。  45参考:陈玉蛟(1988, 96)。  46此...

    廖本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4045929.html
  • 缘起之“此缘性(idappaccayata)”(2)

    idappaccayata)(注46);描述因、果间之关系,尚有 大家所熟知之“缘起法则(paticca-samuppada-naya)”: 此有故 彼有,此生故 彼生;此无故 彼无,此...情由杂染而流转生死,由净化而转出有漏的轮回,皆是缘起,不外乎“此故──────────(注46) 参阅本文 三.之(二) p.17~20。(注47) 67a 相当之原文“Imasmim sati ...

    杨郁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1045986.html
  • 竺法护的翻译初探(注1)

    这段句子。(注46)根据近代学者的看法,法护翻译的《普曜经》的原文可能是□陀罗语,而书写的文书则是□楼文。(注48)而根据〈添品妙法华经序〉,法护所翻译的《正法华经》原文是“多罗”文。从这些资料可以...Buddhist Prophecy of Decline(Berkeley:Asian Humanities Press.1991) 92.note 89.(注46)T.2.169.411b。(注...

    梅乃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1145987.html
  • 就《华严法界观门》论华严思想之演变(2)

    , 是第五点“析十玄为两重”,由于慧苑将十玄门分成德相 十玄与业用十玄,( 注 46) 此无异将体用二分,也使得德相 无法相即相入交彻,如《华严经疏钞》云︰ ... ,页 17 上~中)文中所列举五点, 即是由此段文 归纳而来。 (46) 见《刊定记》(《卍续藏》卷 5,页 14 左下)。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1345992.html
  • 净影寺慧远的净土思想(2)

    愿心。 具三 心者,必生彼国。(注 46) 这里提到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这三种心, 指出具有这 三种心,便必定可以往生 ────────────── (45) 《大正藏》卷12,页341下。 (46) 同上注,页344下。 361...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1645997.html
  • 《大毘婆沙論》佛陀論之探討(2)

    。  1、有余缘故菩萨业胜,以菩萨身是力无畏等无边功德所依止故,他化自在天身无如是事。  2、有余缘故他化自在天业胜,以彼天身清净微妙如灯焰故;菩萨生身犹有种种便利不净。……[46]  上面的引文是《...889b  [44] 《大毗婆沙论》卷177?大正27.889b  [45] 《大毗婆沙论》卷20?大正27.101a~b  [46] 《大毗婆沙论》卷20?大正27.101b  [47] 《大毗婆沙论》...

    釋慈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2446011.html
  • 印顺导师对新旧译唯识的定位与评析

    多心论的趋势。- 王所差别论。? 种子新熏论。ˉ 境就是识。[46]° 本识侧重在种子上,一种为心,七转为意及识,这是《中边》《庄严》、  《摄论》所说,为弥勒无著唯识学中,正统且一致的主张。[47]...46于是导师比较《决定藏论》〈心地品〉和另外的译本,即玄奘译的《瑜伽师地论》〈摄抉择分〉,发现“阿摩罗识”玄奘译为“转依”,是与阿赖耶识性质完全相反的。例如论中说:阿罗耶识而是一切烦恼根本,不为圣道而...

    陈 一 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0046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