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997篇,用时12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略论唐宋时期禅净关系涉及的几个问题

    “摄心莫着,并皆是空”,应要看成“妄想而见”,以空观谴之。[25]所以他有“常念彼佛,不免生死”[26]的说法,这与道绰所说“若向弥陀净国一得生者,悉是阿毗跋致,更无退人与其杂居。又复位是无漏,出过...方明,善缘所生,法尔如是。故将证十地,相皆现前。……或礼诵恳志,暂睹嘉祥。但了惟心,见无所见,若取之则心外有境,便成魔事。若舍之则拨善功能,无门修进。”[30]当然,对于所显之所,也不能执著,否则...

    邱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93041469.html
  • 房山石经华严典籍考

    ,缉大乘章十卷,请师指瑕。俨曰,义甚佳,词尚壅。乃退而芟繁为四通,别曰立义崇玄。盖欲崇其师所著搜玄、分齐之义。俨乃与相诣佛前,结顾焚之,且曰,言有?:合圣旨者,愿不EB26也。既而煨烬之余,获...界图》看作是法藏所作了。  其次,由于上述谜语一般的自问自答的记述,形成了各种各样的题号。大正藏本的题号为《华严一乘法界图》,这是沿袭其底本《大日本续藏经》本的题号[26],而大正藏本用以校订的正德二年...

    姚长寿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63941979.html
  • 大悲度眾生 正命不偷盜——『五戒的現代意義』系列講座之二(上)

    。』[25]《正法念處經敘》云:『云何偷盜成就滿足?……彼見聞知,或天眼見,他物他攝,自意盜取,如是偷盜,成就滿足。『[26]《大智度論》亦云:『不與取者,知他物,生盜心,取物去離本處,物屬我,是名盜...所應作。」苾芻白佛,佛言:「不應如是取糞掃物,作者得越法罪。」……時有盜者取多羅果,於闇林中好者選食,惡者棄去。六眾因行見此遺物,事同甘蔗,乃至被俗訶責,苾芻白佛,佛言:「取者得越法罪。」』[30]...

    净因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72042010.html
  • 近代確立蓮宗十三位祖師的過程及其釋疑

    標明作於民國廿七年(1938),25 另又收有〈蓮宗十二祖讚頌〉,26 雖未標明作於何年,但從印光寫給張覺明的信,可推知此讚頌撰於民國廿七年底至廿八年初之間。27 由此看來,印光確立十二祖的時間應在...了推翻弘一(1880-1941)所言「清蓮宗九祖非天台宗下智旭大師」一語裏的「非天台宗下」的說法。30 他說:「據智旭〈儒釋宗傳竊議〉的記載,淨土教的祖師,與此有相當地不同,是即:慧遠、智顗(538-...

    陳劍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94542179.html
  • 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职业教徒的阶层分析

    驱驴作估于外国。”[26]商业经营所得的暴利与受施的大量财物在寺院经济集体所有制的情况下,使得寺院具有招纳孤寡的经济基础,这是大量寒门和赤贫者涌入佛门的一个主要原因。当然,寺院对孤寡的抚恤并不是纯粹的...执役勤紧,主甚爱之。”[29]另外,寺院接纳孤儿这种情形则并没有改变,如释法显,“十岁遭父忧,……倾之,母丧”[30]。释僧覆:“少孤,为下人所养”[31]。释僧镜,“姓焦,本陇西人,迁居吴地。……家贫母...

    王青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283343767.html
  • 中国佛教早期忏罪思想之形成与发展

    兴七种心以为方便。即:惭愧、恐怖、厌离、发菩提心、怨亲平等、念报佛恩、观罪性空等26。此七种发心,被融入后世所制的许多忏悔仪轨中,为忏罪的重要思想。另12、13、30、36、40、41、50、56、...阿惟越致地、得三藐三菩提 后秦 402-412 龙树造罗什译 No1521  26  30.大方等陀罗  尼经 诵持陀罗尼、忏悔、观法性平等 灭罪 北凉 402-413 法众 No1339  21  31....

    释大睿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2844451.html
  • 原始佛教的佛陀观

    -30。)  15. 见《佛本行集经》卷31(T3.799b-c)。《五分律》卷15(T22.103a);《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卷5(T24.126a-b),亦有相似的内容。  页124  这...解释,现藉后世所说,来尝试说明。分析梵语“tathaagata”,有如下三种解释:[26]  (a)tathaa(ad.:如此)+gata(√gam):“如去”[27]  (b)tathaa(ad.:...

    元弼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3144460.html
  • 突厥佛教杂考

    贯彻胸背。可汗惊悟,便苦心痛。遂告群属所梦咎征,驰请众僧,方伸忏谢。未及返命,已从殒没。[26]  据此可知,后世西突厥汗国的某些君主,如肆叶护可汗事佛并不虔诚,见缚喝国(Bactra)那缚(Nava...供养衣食。设斋供养,每日是常,足寺足僧,僧稍多于俗人也。专行大乘法也。[30]  其王事佛之诚,不在建驮罗王难分之下,宫中之物,除少数自留外,大多都布施给寺院了,“足寺足僧”,无以为怪。更北一些的拘...

    杨富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44744644.html
  • 《中论》〈观时品〉初探

    changing)。要知道,非静止的事物,是无法去认识的,如说:“不取不住时”。[26]有为法的生灭流动,从未来到现在,从现在到过去,表现在相续的变迁上。无论透过任何尝试,都无法去认识它。如《般若灯论释》(...26~29)。  [17] 依照藏译《净明句论》,此为时论外道的思想。---本多惠《チャンドラキ-ルティ?中论注和译》,页356,注?。  [18] 月称作如上的解释,见本多惠《チャンドラキ-ルティ?...

    释祖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73245079.html
  • 佛教中的“多闻”概念─佛学与学佛问题的展开

    作为弟子剃度的标准。“若十法不满、度弟子越比丘罪、受具足波夜提”。(注 26) 这十种具足法,也见于《佛说苾刍迦尸迦十法经》;但是其内容次序,与《阿含.十上经》所言不同。律典所说的十法,彼此也有差异,... 24) 《大》,第23册,页1031b。(注 25) 《大》,第22册,页442a。(注 26) 同上,页457c。(注 26) 同上,第24册,页457c。《十上经》,《大》,第一册,页57a。 ...

    冉云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3245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