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532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支那内学院和西洋哲学研究

    《美术品与美术家的人格》一文,后来收入《现代学术丛刊》第 4 册“美术类”,文明书局,民国 14 年,第 43-47 页。。吕澂学习西方哲学和美学,与他后来全力研究佛学,学习梵文、西藏文和巴利文一样,...Green, 1836 — 1883 )的新黑格尔主义宗教哲学和人生哲学《学术丛话》,第 43-46 页,第 50-52 页。,虽然不很详细,但也可以看出他身上意图统一科学和宗教的精神。这与他当时所向慕的...

    高山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01251987.html
  • 永明延寿与中国佛教新趋向的形成

    [注42]。曹洞宗高僧真歇清了认为“捷径法门,惟有念佛,功高易进,念佛为先”[注43]。大力提供戒杀放生,著有〈戒杀文〉。  总之,宋代净土信仰成为佛教各宗,尤其是天台宗和禅宗的一致兴趣和共同指归。...[注42]《净土指归集》卷下,《卍续藏》第一○八册。  [注43]《归元直指集》卷上,《卍续藏》第一○八册。 ...

    陈荣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01852002.html
  • 智顗的二谛思想

    智顗的二谛思想   杨惠南   佛学研究中心学报第四期   1999年七月出版   页43-68   页43   提要   天台宗智顗大师,在其《法华玄义》卷2-下,曾提出七种二谛的...次第意”在内, 注43乃是继承他的师父—慧思的看法。在慧思的影响下,智顗把《大品般若经》视为含有通教不究竟义(共般若)的经典,并试图以《涅槃经》的“佛性&rdquo...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21252272.html
  • 净影寺慧远判教观的再考察

    众生一越解大,佛为顿说,宁无顿渐?[43]   慧远以为,佛无分别心,就实而言佛的确是“一音以报万机”,但众生根机并非无顿渐之差别,有局于小乘者,有由小(浅)向大(远)者,有一越解大者,佛亦能随缘对...《大乘义章》卷一〈众经教迹义〉,《大正藏》第44册,第466页下。   [42] 唐?释法藏,《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卷一,《大正藏》第45册,第480页中。   [43] 隋?释慧远,《大乘义章》卷一...

    冯焕珍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22952287.html
  • 吉藏与大乘《涅槃经》

    -------------------------------------------  10. 卷上本,《续藏经》卷43,页1后上。  页116  习学的教法为小乘,褒扬菩萨所习学的教法为大乘;故称...,……如来常住无变易故”一类说话;[42]并声言菩萨所以得佛陀授以无上秘密法藏,乃因他们说言“如来常不变易”,[43]而信众要是想通过《涅槃经》而证得涅槃,便当“皆作是学,如来常住”。[44]唯常住...

    廖明活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1452374.html
  • 浅析六朝汉译佛典偈颂之文学特色(1)

    经》,即有五言偈颂28句者[41];东汉支谶所译《般舟三昧经》,亦有五言偈颂24句三首[42];东汉支曜所译《成具光明经》,亦有五言偈颂多首,如12句、16句、24句、40句[43]等;孙吴支谦所译《...910b~c;917c)。按:以分号隔开表示不连页,以下同之,不再赘述。  43 见《成具光明经》(《大正》15?458a;456b;455b;454c)。  44 见《慧印三昧经》(《大正》15?...

    王晴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1952382.html
  • 古奥义书(Upani.sads)与初期佛学关于自我沉沦概念之比较与评论

    过去、现在、未来,其根源在于渴爱及欲贪。[43]  佛陀自言,他所教导的除了苦的真理及终止苦的方法之外,别无其他[44],亦即,四圣谛。苦是一项不容否认的事实,而无明、渴爱、欲贪、五取蕴、六入等,或是...--------------------------------------------------------------------  42 S. 56.2.1,4.  43 S. 42.11. ...

    林煌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2052384.html
  • 历代文献中的慧能“心性”思想探究

    自心,顿见真如本性。[40]  识自心内善知识,即得解脱。[41]  若识本心,即是解脱。[42]  各自观心,令自本性顿悟。[43]  识心见性,自成佛道。[44]  藉“心性”悟入“般若”,或说即...49. 同注26,页43。  50. 同上,页18。  51. 印顺法师之〈宋译楞伽与达摩禅〉中言:“达摩禅以大乘唯心的楞伽经为证,而但说“真性”,“性净”,意在超越唯心,离心意意识,也即是自性清净的...

    张国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2252386.html
  • 论佛道儒三家伦理的关涉——以五戒与五常为核心

    宇宙间各种各样的“五”和“类”互相搭配起来,用五个最基本的象征来指代它们,并且想象它们都有一定的对应性和相似性。这样,“五”这个数字就似乎有不言而喻的意义。当然,五行思想的来源可能要到战国后期。[43]...  [40] 土星  [41] 火星  [42] 庞朴《主峜与杂多》,江苏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学人》第6辑。  [43] 有关五行的这种情况,易学专家汪显超博士在《〈三坟易〉略论》一文中有详细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44552574.html
  • 现代禅的戒律观(1)

    修证,而唯有依于和乐清净的僧伽。这是制律的意义所在,毗奈耶的价值所在,显出了佛的大悲愿与大智慧43[43]。   然则,佛灭后,在结集律藏时,为了“小小戒可舍”引发的诤论,结果作成不许更动戒条的决议。...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13053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