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265篇,用时39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佛教生死学中的生命治疗观

    三士的判分原则。  27 《广论》,页71。  28 在《广论》中的三士道,主要是针对“上士夫”(大乘行者)所开示之法,而下、中士道次第修心之法,仍属共法而应修。  29 在藏地有温萨巴大师所编纂之《...

    王 惠 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4647860.html
  • 山西崇善寺藏《碛砂藏》本的价值

    大藏经例言》,载《影印宋碛砂藏经》首册之一,第19页下。   ②《碛砂版藏经》,见《吕贗佛学论著选集》卷3,第14 65页。   ③《中华大藏经》第71册第66—76页。   ④胡适《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

    何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0047889.html
  • 人间净土与不二法门

    363下。  5、慧可给向居士的信,亦载《唐高僧传》卷16,《大正藏》卷50第553页上中;日本柳田圣山《禅的语录1~达摩的语录》(筑摩书房1983年第7次印刷)第71、160、161页。  6、...

    扬曾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0147890.html
  • 人间佛教的远见与愿景(1)

    时常反省 自己是不是一心一志朝著目标前进。....要记得‘多做多得,福慧双修;少做多失,福 慧双失’。(慈济月刊第三七一期:71)     最后,有关当代人间佛教的时代性意涵主要还是相应于台湾...

    王顺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0747908.html
  • 人间佛教的远见与愿景(2)

    伦理与现代社会”,收入于傅伟勋编《从传统到现代社会》,页 211-232。台北:东大图书公司。 郑振煌   1995 “人间佛教的内涵与外延”,普门第一九五期:51-71。 卢蕙馨   ...

    王顺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0947909.html
  • 释法照著:缘起法之认识论探究

      诚如前言所述,佛法的核心在于“缘起法”,而唯识所说的缘起基于“阿赖耶识”而发展,说明一切法皆由阿赖耶识所生,71因此本文欲探讨架构在这赖耶缘起下的认识论是如何操作?而又因唯识思想随诸论的论理开展及...no. 99, p. 50, a12-15)  70《中阿含经》 (CBETA, T01, no. 26, p. 709, b8-10)  71 阿赖耶识,亦可简称为“赖耶”。  72《摄大乘论》又可...

    释法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3947972.html
  • 心识论与唯识说的发展

    所示。如《法句经》71偈云:12  犯下的恶业,不会像牛乳一般,直接就凝固,  而是如同覆盖著灰尘的火,继续燃烧著一般,跟随著愚者。  同经121、122偈云:13   不应认为“那不会对我产生果报”...意识流。这是唯识学独特的说法,各部派并不认同。  部派佛教所谓的“二心俱起说”,主要是说表面心与潜在心同时俱起。此意义的二心俱起说也有若干种类,其中一种即有部《识身足论》中,举出沙门目犍连之说,谓:71 ...

    水野弘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5448004.html
  • 原始佛教的證悟

    , ii, p.217. 10所謂「六現觀」,即1.思現觀,2.信現觀,3.戒現觀,4. 現觀智諦現觀,5.現觀邊智諦現觀,6.究竟現觀。參見《瑜伽師地論》卷55、卷71(大30, 605c以下...

    水野弘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5748011.html
  • 原始佛教及部派佛教的般若

    abhijānāti“善知”之动词所形成的名词,带有abhi“殊胜”的[71]接头词。此语有二意:一、“证悟之智慧”、&...45Patisambhida-maggā, ii, p. 217.   46《瑜伽师地论》卷55(大30, 605c以下),同71(690c以下)、《显扬圣教论》卷17(大31, 562c)、《...

    水野弘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5848012.html
  • 太虚的人生佛教论(2)

    一点澄清作用。”71印顺一再地质问自己(其实不如说是质问太虚):佛教的衰微难道和思想无关吗?72他认为,佛教的衰微,根本的原因出在思想的缺陷之上,而不只是像太虚所说的那样,仅仅是因为有好的思想却不能和...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1548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