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349篇,用时7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魏晋佛学思想之开展

    空即是色。……离空无识,。离识无空。空即是识,识即是空。[68]  所谓“空”是指色即是空(物质由各种条件结合而成,并无永恒不变之实体,故名为空),空即是色(无形无相之真如妙性能变现出各种物质,故名为色)。...168下。 [67] 《光赞经》卷3,《大正藏》册8,页168中。 [68]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3,《大正藏》册8,页237中。 [69]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1,《大正藏》册8...

    刘贵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3945819.html
  • 法眼文益的禅教思想

    68]  会昌法难之后,禅宗独盛行于世,《宗门十规论》对禅宗盛行的情况,作了概要式的描述,他说:“天下丛林至盛,禅社极多,聚众不下半千”,[69] “丛林”是禅宗的庙宇,“禅社”应是禅众的结社,其组织...规论》,第四,《卍续藏经》册110。[68] 《宗门十规论》,第二。[69] 《宗门十规论》,第十。[70] 《宗门十规论》,第九。[71] 《宗门十规论》,第十。[72] 《宗门十规论》,第三。[...

    蒋义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4045821.html
  • 论陈垣:《中国佛教史籍概论》(1)

    68),《概论》撰于抗日期间,而宁公以吴越国僧统而当上赵宋的僧录,相当于一国的中央官降敌后又当上敌国的中央官,然则陈援庵先生讥刺赞宁,其实是指桑骂槐地申斥那些原服务于国府却向敌伪投拜;然后担任汪伪政权...

    曹仕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4245824.html
  • 论陈垣:《中国佛教史籍概论》(2)

    。  (注 66) 参《概论》页四三。  (注 67) 参《概论》页三八及页三九。  (注 68) 《高僧传》卷六〈僧□传〉略云:“释僧□(约卒于414~415),自童寿(鸠摩罗什)入关,远僧复集,...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4245825.html
  • 中国佛教的思惟发展(2)

    唯禅才是真正的佛教。所谓真正的佛教,便是通常所称传佛心宗。心宗,这就是“真正”二字的指谓了。也有人把它叫做佛教的骨髓,既是佛教的骨髓,又何以在形态上完全不属于中印正统的佛教呢(注68)?这不是十足矛盾...

    张曼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4745835.html
  • “人间佛教”的经典诠释

    68~69。其中,“留惑润生”的意思是:留住无明的迷惑,以利于滋润生死轮回。佛教以为,生死轮回的原因在于无明(惑);如果断除无明,即无生死轮回。而大乘佛教则强调留住无明(惑),这样才能在生死轮回当中...圣位(原注:如智者即自谓系圆五品位),所见自有不及西土大士之处。” [68]  第四蔽是:“学人之于经典著述,不知抉择。了义不了义乎?如理不如理乎?皆未之思也,既未之思,难免不误。”  而第五蔽则是:...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5045839.html
  • 因材施教与教学上的人我分际─以《论语》、《阿含经》、和《大般若经》为根据(2)

    34. 参阅:蔡耀明,〈由三乘施设论菩萨正性离生--以大般若经第二会为中心〉,《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通讯》第7卷第1期(1997年3月),页117-118.  页68 因材施教与教学上的人我分际─  以...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5745850.html
  • 作为思想史的禅学写作─以汉语语境禅学研究为中心的方法论考察(2)

    ,宋代著名禅师慧洪说“宗门有四种藏锋,初曰就理;次曰就事;至于理事俱藏,则曰入就;俱不涉理事,则曰出就”。[68]“出就”才能显示禅师活用语言的超脱手眼,它意在拆解一般语言在文字与意义之间建立的严格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5845852.html
  • 朱熹排佛与参究中和的经过

    思辨处,思之辨之,一时未寻得个安泊处。 《答张钦夫》第三书,宾四先生考订是朱熹于乾道四年的作品,(注 68 )但前引文,确反应出来朱熹于李侗死后, 自觉本身尚有不足,但又不敢陷于禅的心理。 朱熹...八。注66 原前注引书,卷三○,页二○。注67 同前注引书,同卷,页一九。注68 钱穆撰,前引书,第二册,页一四○。注69 《朱文公文集》,续集卷五,页三。并参王懋竑撰,前引书,卷 ...

    蒋义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1845890.html
  • 东魏武定元年铭石造释迦五尊立像略考(1)

    唯大代太和十六年岁次壬申正月戊午朔四日辛酉。(注68) 但是,若以本文所述的“大魏”之例来看,则是直至附表二中的正光四年(523 A.D.)的〈北魏道菅造像记〉时,才定型的。即...

    林保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1945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