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291篇,用时23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晋王杨广和天台智者大师

    “平陈之后,于扬州装补故经,并写新本,全六百一十二藏,二万九千一百七十三部,九十万三千五百八十卷。”[76]  晋王杨广在江都大弘佛道,与灭陈之时文帝对江南教界的严厉态度形成鲜明对照。时文帝以江南佛教...释智脱传》、《释法论传》。      [71] 《江都县志》卷一七《寺观》。  [72] 《续高僧传》卷一五《义解篇?论曰》。  [73] 张怀瓘:《书断》;《太平广记》卷二○九《僧智果》。  [76] 《...

    袁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4046928.html
  • 20世纪佛教学术会议综述

    论文提要76篇,实收论文54篇。论文集未出版。 11月19日至23日,"98'法门寺唐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古城西安隆重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共有300余人,会议收到论文168篇,以法门寺历史和...

    黄夏年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4346935.html
  • 教化修行责任

    技巧为辅助;读书,以勤熟为功效,以用心、下手为实际。   76、用体谅的心对待亲情;用结缘的心对待友情;用净化的心对待爱情;用尊重的心对待道情。   77、眼睛常看世界万象与众生;耳朵常听清净梵音与...

    星云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30246974.html
  • 般若波罗蜜初探-以《大智度论》为主(1)

    支佛智慧,但观诸法空,不能观世间、涅槃为一。[76]  1、二乘从缘起的无常,离人我见,证入空性,虽见缘起的寂灭性,但不能如菩萨彻见缘起法的本性空,于空性中,能见缘起如幻,通达缘起性空无碍。二乘只要...

    释安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30846995.html
  • 任继愈《中国佛教史》(6)

    20部,占全部译籍的一半以上,明显的密教经籍15部。玄奘是唐代第一大译家,共译出76部,1347卷,占隋唐全部译经卷数的二分之一强,但也多数属于重译,除《大毗婆沙论》外,还有《大般若经》中的《大品》、《...

    任继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33047045.html
  • 任继愈《中国佛教史》(14)

    时八教 266  五山十刹 560  五阴世间 264  五阴聚合说 14  五位六十六法 71  五位七十五法 71  五浊诸恶世界 274  无明 120  无相 76  无我 21、42、53 ...

    任继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33447053.html
  • 道信与神秀之禅法的比较─兼论惠能所批判之看心、看净的禅法

    神秀的诗是:“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引见《大正藏》卷 48,页 337,下。 原本中,“拂拭”作“佛拭”, 现依注 11 所引《六祖坛经流行本、 敦煌本合刊》页76 ,...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41647156.html
  • 天台三大部所反映智者大师的心灵哲学

    这只是一念心生起的近因,或者凭依因;一念心应还有自己生起的原因,这是无从追踪的,只能诉之于无 ─────────7 《止观》卷6上,《大正藏》册46,页76上。8 《玄义》卷2上,《大正藏》...

    吴汝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41747157.html
  • 评〈从“法性即无明”到“性恶”〉 (1)

    智者并不完全同意以“空”来解释经典。  在此情况下, 怎会变成《陈书》仅仅、只是单纯以“  空”解智者实相?  页76  “缘起”来论述。此亦可看出〈杨文〉并未了解《陈书》之立论。因此,在处理〈杨文〉...

    陈英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42047164.html
  • 《净度三昧经》与人天教

    ,种乐得乐;作是得是,不作是则不得是。汝等各自种行,随行受报。”(行48~行76)  于是文殊师利菩萨白佛言:“诸法本净。无生无死,不存不灭。心法本无,是为还神,还归本无。譬如客游他邦,困积有年,今...

    姚长寿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45947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