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028篇,用时244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武汉归元禅寺水陆法会内坛告赦仪式及仪式音乐研究

    ……”   (7) 04:35′41″—04:36′27″  助表梵白:“我佛如来。有洒净真言。谨当宣诵。”  (8) 04:36′28″—04:38′12″  助表诵《洒净真言》。(三遍后动钹...正表振铃直白赞述意云:“云拥旌幢。……”  (16) 04:52′15″—04:53′12″  正表起道腔白:“庸谨奉辞之职。……”   (17) 04:53′15″—04:55′07″  香灯鸣引磬...

    陈华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61968440.html
  • 唐代士人的“始儒终佛”

    --------------------------------  p55  虞世南〈558-638〉[6],“性沉静寡欲,笃志勤学”。师从儒学大师顾野王,十余年“精思不倦”。先后出任秦王(李世民)... [30] 见,>卷315。  [31] 《佛祖统纪》卷41〈法运通塞志第八〉,见《大正藏》卷49。按,《统纪》系此事于兴元三年(即贞元二年〈786〉),误。其年湛然已卒。  [32] ...

    张 弓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1946118.html
  • 略论佛教对道教心性论的思想影响

    养性,道曰修心炼性,释曰明心见性,教虽分三,理无二致。”(41)这两段话表明了儒释道三教在心性修养理路上的一致性。道教的修心炼性说有其内在的思想演变根据,同时也是受儒、佛两家心性论思想影响的结果。佛教,...亦与头陀得道者无异。”(55)认为全真道一如佛教的头陀行,形象地昭示了两者的共似性。元代道士牧常晁运用佛教的顿渐观念,把南北两宗先命先性的不同丹法分别称为渐修和顿修,从命入手是渐修,从性入手是顿修。又...

    方立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02652022.html
  • 熊十力《新唯识论》与佛教义理融摄的问题探讨

    的异同 /55  一、《新唯识论》所诠释的“本体”义  二、《新唯识论》“本体”义与空宗“空寂”义的不同  三、《新唯识论》“破相显性”与空宗“法空性”的异同  四、结论  第五章 《新唯识论》“体用...曹志成着,〈真谛的唯识古学、玄奘的唯识今学与熊十力新唯识论之唯识思 想初探〉(上)(下),《中国佛 教》,第三十三卷,第三、四期,1989。  41、许义灶着,〈熊十力先生之生命格调〉,《鹅湖》月刊,...

    裴春苓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43871139.html
  • 西域出土文献与印度古典文学研究

    图书馆所藏敦煌于阗语写卷目录初稿》,《于阗史丛考》,上海书店,1993年。):  P.2022:抒情诗,存41行,4行一个诗节。与此卷一些诗节相同的抒情诗,见于P.2025,7-9行;P.2895,1-41行;P.2896,49-55行;P.2965,1-77行;Ch.00266,01-42行。  P.2025的第二部分(7-79行)为抒情诗。第三部分(80-267行)内容为神威的《善财童子譬喻经》...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411671747.html
  • 从历史与文化背景看佛教戒律在华消沈的原因

    --------------------------------------------------------  55 页  佛教戒律传入华夏后所以终于消沈而为百丈清规所取代  者,其原因约有如下六...,又页 175 ~ 177。刊于《华冈佛学学报》  第八期,台北,民 74 年。  (26) 参拙作 Vinaya in China 页 41 ~ 43。  (27) 《摩诃僧袛大比丘戒本》中的有关...

    曹仕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13474058.html
  • 《大智度论》略译初探

    Banarsidass, 1975, p. 13.[6] 印顺〈大智度论的翻译及其作者〉,《东方宗教研究》,新2期,1991年。[7] T. 55, 76a~b.[8] T. 55, 75a.[9] 同上注。[10] T. 55, 75b. 页157  此两说究竟哪一个比较正确,我们无法得知。因为我们现在没有《大智度论》的梵文原本。[11]印顺法师对此有一推论。他认为当时汉文译本的《大智度论》出现时,已是经论合一,...

    周伯戡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3345804.html
  • 汉地佛教度僧制度辨析——以唐—五代的童行为中心

    先生对上引两件文书有过研究,认为两件文书系属一人所写。清泰五年(938)在曹元德逝去三周年的回向法会之际,剃度僧尼,广做功德(41)。两件得度牒文均由敦煌的地方政府作成发授,与中原的祠部授牒则有所不同...禅门规式》上说:“吾所宗非局大小乘,非疑大小乘,当博约折中设于制范,务其宜也。”(55)   在内容结构上,清规更多从禅宗教团的实际需要出发,并与中国儒家的礼制结合,形成了...

    湛如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0247743.html
  • 魏晋南北朝时期印度观音经典向中国的传播(中)

    藏》第55册,第530页中。  [41]《观世音授记经》,《大正藏》第12册,第355页下。  [42]《观世音授记经》,《大正藏》第12册,第356页上。  [43]《观世音授记经》,《大正藏》第...世界正法治化,号为法王。其威德王多诸子息,具二十八大人之相。是诸王子皆悉住于无上之道。王有七万六千园观,其王诸子游戏其中。”[41]“彼威德王于其园观入于三昧。其王左右有二莲花从地踊出,杂色庄严,其...

    李利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52854545.html
  • 唐五代禅宗文献中的避讳

    41]卷四“慈藏定律”条:  粤有老居士,方袍褴缕,荷葛篑,盛死狗儿来。谓侍者曰:“欲见慈藏来尔!”门者曰:“自奉山帚,未见忤犯吾师讳者。汝何人斯,尔狂言乎!”居士曰:“但告汝师。”遂入告。藏不觉,曰:...55]。可见,唐五代时,即使是面对当地统治者说法,亦须避其名讳。  除讳称皇帝之名而外,佛教界并须在国忌日(皇帝、皇后死亡之日)举行法事活动。《佛祖统纪》卷四十:“(开元)十七年,敕天下僧道,遇国忌,...

    张子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3260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