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141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清初顺康雍三朝之政教关系

    分支开来,以致乾嘉道年间,教派林立,教案事件层出不穷,各教派发展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82]  五、结论  综观清初顺康雍三朝,其政教关系之背景,几乎主力全集中在如何防范及监控民间秘密宗教的活动行为、...1963年6月),引自注20庄吉发前文,页280。  [81]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十六册,“雍正七年八月二八日,暂行署理山东巡抚印务布政使赀金吾奏折”,页462。  [82] ...

    杨惠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80659590.html
  • 探索藏传佛教寺院管理的新模式——从萨迦“模式”看寺院管理向民主化的过渡

    所有呼图克图之首。来拉萨时,按惯例坐红黄色轿子。达钦任命萨迦教务的负责人堪布和政务负责人佐巴。到1959年萨迦达钦已传82代。现在的萨迦达钦生活在美国。  在帝师和达钦之下,最重要的行政官员是萨迦本钦。...

    郑堆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94959692.html
  • 从“现代禅”到“净土宗弥陀念佛会”:一个宗教团体的转型

    与基督宗教对话概况〉,道(复刊)11:43-51。  2003 〈现代禅的戒律观〉,收录于《对话与创新—新宗教团体与社会变迁研讨会论文集》,南华大学宗教学研究所。(又收录于世界宗教学刊 3:27-82...

    罗佳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50359989.html
  • 论法藏对《大乘起信论》中“真妄和合”思想的探讨

    本觉自德 70  一、本觉与真如71  二、觉与法身74  三、从真如面向解释“本觉”义:翻对妄染显自德76  四、从无明面向解释“本觉”义:能反对诠示性功德82  五、“本觉”在“真妄和合”思想中...

    廖宫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54160031.html
  • 论一心二门及其对理学思维模式的影响

    两重性。张载认为,天地之性是永恒的,“聚亦吾体,散亦吾体,知死之不亡者,可与言矣”。[81]“道德性命是长在不死之物矣,己身则死,此则常在。”[82]...50] 庞万里《二程哲学体系》,中国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1版第82页。   [51] 《大乘起信论》,《大正藏》第32卷第576页上。   [52] 《河南程氏遗书》卷二下,《二程集...

    圣凯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54560035.html
  • 战后台湾传统佛教的教派发展与现代社会(2)

    拉拢了当地最具影响力的原东海系的佛教人脉。[82]此外,龙湖庵出身的杰出女众圆融尼也在周义敏的安排之下于民国三十五年[83]六月由大仙寺前往屏东出任东山禅寺的住持之职。此道场,战后一度由隆道兼任,其后...台北博扬文化出版社,1999)页69~85。  [81] 王见川、李世伟《台湾的宗教与文化》(台北博扬文化出版社,1999)页85  [82] 例如,东海在高雄市创办慈爱医院的主要支持者之一的林迦也是...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0560057.html
  • 十善业道是菩萨戒的共轨论

    以十善法为戒,(注82)其实有佛住世时,也应以十善法为初发心者的菩萨戒,否则便会为授戒的菩萨法师及求戒的初发心菩萨,造成故妄语的犯戒行为了。菩萨法师明知初发心的在家菩萨,不可能终身受持乃至尽未来际受持...》卷24,页1022中。  (注82)《大正藏》卷24,页1066中。  (注83)法尊法师译《菩提道次第广论》卷5,页152。  (注84)《菩提道次第广论》卷11,页309。  (注85)同上书,...

    释圣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1460068.html
  • 初探菩萨修习禅定不生长寿天的善巧方便

    ,其中的重要戒相就是对声闻,及独觉地不生取著。在《十住毗婆沙论》卷13有如此描述菩萨:“宁可堕地狱,也不证二乘果。”[82]《论》中如此形容,菩萨取证二乘圣果比堕地狱来得畏怖。因为菩萨取证二乘圣果犹如...1060c13~16。  [81]《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592,大正7,1060c19~22。  [82]《十住毗婆沙论》卷13,大正26,93a8~15。  [83]《清净毗尼方广经》卷1,大正24,...

    释真昊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82560179.html
  • 禅宗六祖得名小考

    。如,北宋僧人赞宁(919—1001)的《宋高僧传》[26]就首先呈现出这样的情况:卷四《印宗传》:“(印宗)复于番禺遇慧能禅师。问答之间,深诣玄理。”(第82页)卷八《弘忍传》:“初忍于咸享初,命...

    普 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82960183.html
  • 《永嘉证道歌》原作者溯源并歌文比较

    ,一念相应,便成正觉,于理相应,有何可怪﹖此明顿悟不思议。[82]  在世间法上,他举平民「顿成」皇帝来比喻,更以史实如周太公、傅说的「一竿钓、一板筑」为例来说明其不思议之处:  如周太公、传说皆竿钓...为例,它位于整首歌的206行。  11、《大正藏》册15,页300~324。  12、《大正藏》册50,页297~321。  13、《大正藏》册55,页1~114。  14、同上注5,页82,第2行。...

    陈盛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83160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