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287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净度三昧经》与人天教

    的撰述者制作疑经的动机一定也是如此,所以说“意在通悟”。但是疑经撰述者对于佛教的理解却有各种各样的不同。用中国的思想和习俗来附会印度的思想和习俗,在疑经中是经常可见  页85  的。“言多妄习”,说的...

    姚长寿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45947260.html
  • 《论语》和《阿含经》透显的因材施教

    《论语》和《阿含经》透显的因材施教 蔡耀明华梵大学第三次儒佛会通学术研讨会(1998.12.26出版)页71-85华梵大学哲学系发行 页71 一...,把技术操作所对应的义 理讲说清楚的教诫示现“最上、最妙、最胜”(《中阿含经》 T.26,vol., P.651)。 85页 注19 又参阅《长阿含经?自欢喜经》T.1,...

    蔡耀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50747274.html
  • 当代新儒家的佛学诠释──以牟宗三为例

    ,p.85。  [4] 前揭书,p.115。  [5] 前揭书,p.115。  [6] 林镇国〈中国佛教形上学的虚说型态?新儒家论佛家体用论〉,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筹备处“当代儒家主题计划”...

    叶海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51047281.html
  • 历代汉文大藏经概述

    1922),高楠顺次郎博士等发  ┐    ︱    ┌ 年 代︱                       ︱85函,3053部,    ︱    ︱    └ 起,十三年创刊,至昭和七年(1932...

    李圆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51347288.html
  • 佛教诸种道德之现代诠释

    Library,1969),pp . 218-219. (注15)参阅Winston L.King,op.cit.,pp.83-85,另见Mahathera- ...

    郑学礼, 李明芳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52647326.html
  • 佛教慈济与资源回收--生活世界观点的社会学分析

    中持续下来,是一个重要的议题,在这里“能否 85 页 持续”是一个重要的分析关键。   在这里“神圣”与“世俗”的关系在于出家师父讲些什么,这些听众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如何?我且举几个例子来...访问德蕾莎修女的感想”,对于了解德蕾莎的服务工作及其个人颇有帮助。 ( 注 4) 1995 年 2 月号的时人杂志( People )说,会员人数接近四百万人(黄绢智, 1995:85 )。 ( ...

    张维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55047388.html
  • 中国佛学院大事记(1956——2006)[1]

    运动冲击,教学工作全部中断,学院所有工作停顿(直至“文化大革命”后的1980年9月才继续招生,恢复教学工作)。  1968年  喜饶嘉措院长,在“文革”中受迫害,在青海逝世,享年85岁。  1970年...

    徐季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55547399.html
  • 汉译《健拏骠诃》中仙人名试析

    16 页,长行作“昆目瞿沙仙人”,偈颂则 作“毗目仙人”,或如打字印刷的《书目季刊》第 30 卷第 2 期(民国 85 年 9 月)第 105 页君一写的《 印度哲学史》提要中“毗湿奴...

    高明道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0947440.html
  • 圣凡世界—— 五百罗汉

      83.三昧甘露尊者;五大明王之一。   84.解空无名尊者。   85.七佛难提尊者。   86.金刚精进尊者。   87.方便法藏尊者。   88.观行月轮尊者。   89、阿那 提尊者。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1347446.html
  • 四阿含经:“六大”、“十八界”、“五蕴”、“十二因缘”、“四法本末”的“如真”实在论

    ,(三)识。这三者是前世。(四)名色,(五)六处,(六)触,(七)受,(八)爱,   p. 85  (九)取,(十)有。这七者是今世。迨“有”了一切,尤其有了“老病死”,就结束了一期生命。于是来世就...

    程文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1547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