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239篇,用时13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印度中观学的四句逻辑

    注2)、拉马南(K。V。Ramanan)(注3)、彭迪耶(R。Pandeya)(注4)、查卡勒筏地(S。S。Chakravarti)(注5)和我自己(注6)。另外还有很多很多的研究。在这些研究中,...V.Ramanan,Nagarjuna's Philosophy as presented inthe Mahapra jnapara mitasastra.Rutland,Vt.Tokyo:...

    吴汝钓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62146249.html
  • 初期佛教“空之法说及义说”(3)

    生死轮回、生死流转,不知本际;受、想 、行、识亦复如是。”(注 177) ─────────── (注 170) 见Dhp. v.279。 ...

    杨郁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65146291.html
  • 佛教医学引论(1)

    改变旧有工业社会的思维模式。如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哲学教授V.艾姆斯指出:"本世纪的可怕的考验,战争与革命、经济危机和社会变革,迫使人们思考生活的基本东西和这些东西的意义,科学与技术对传统的...

    尹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83746364.html
  • 般若经的空义及其表现逻辑

    都没有差异。(注51)说    范域没有差异是对的;但说内涵没有差异,则有问题。色与    空多有其性质 (attribute),不能说没有差异。印度学者梅    尔蒂(T.R.V.Murti) 亦有...。         (注 52) T.R.V.Murti: The Central Philosophy of         Buddhism . London: Allen&Unwim,...

    吴汝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85746400.html
  • 佛法的人间性及现实性践

    ,77 》〈 A 〉  ii.80  17 〈 S 〉 V. (指 P.T.S. 《相应部经典卷 5 》)  P438f15.  18 参阅〈阿含要略〉 pp.0-14 ~ 16 ?...可行的完美的社会,中外、古今  皆然。   ─────────────  77 参阅〈VM〉110ff.  78 参阅 “十想”〈A〉v.105;〈大2〉p.789b   页171   ...

    杨郁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0746570.html
  • 考证、典范与解释的正当性:以《大乘止观法门》的作者问题为线索*

    Sociological Methed p。48(The Universityof Chicago,1938)。(注30)M。Weber与V。Pareto、W。Windelband等人都曾经注意到这一方面的...presupposition),参见Essay on Metaphysicsmch。IV&V(Chicago,1972)与The Idea of History(NewYork:Oxford,1956...

    朱文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4346639.html
  • 由抽象绘画与禅画试论东、西艺术的差异

    的披露。这就是梵谷 (V.van Gogh, 1853 - 90) 的情感的“表出” (expression)。总的来说,康丁斯基的倾向就是继承塞尚的...

    潘(祠-司+番)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11946720.html
  • 从禅悟的观点论海德格、道元与慧能

    Philosophy, #1, v.l, 1973,亦可参阅本文有关慧能和道元的讨论。 266 页 把现存的生存大疑问一并解决。 然而,我并不认为︰海德格已经以他对人类存在的“实存...

    成中英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2046877.html
  • 原始佛教的特质(1)

    涅槃寂静   涅槃(梵nirvāna,巴nibbāna)一语,是由「吹灭」(nir-vā)之意而来(注一0)系指贪欲、瞋恚、愚痴等烦恼之火被吹灭的状态而言。此语并非在佛教才开始使用,似乎在佛教以前已由...gato āha,tesa? ca yo nirodho,evam-vādi mahāsamano   注二:有关部派佛教以后之所有佛教,都将十二缘起解为低俗的三世两种因果之问题,希参照水野弘元[...

    水野弘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4846950.html
  • 原始佛教、根本佛教、初期与最初期佛教

    必然的关连。但是,虽然不能直接证明“原始佛教”系由西文翻译过来,但也不能否认其可能性。藤田氏论文既然提及1860年德译俄国V. P. Vasil'ev的著作中已有"der urspryngliche ...成立》,页79,东京︰春秋社,1992第一刷。48 同前注,页66。49 同前注,页78。50 参《中村元选集》决定版第15卷《原始佛教V︰原始佛教之思想I》〈序编〉,页5-6,东京︰春秋社,1993...

    王开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32347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