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概括。惠能自己说:“我此法门,从上已来,顿渐皆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同上第17节)这里的宗、体、本皆是心要之义,都是立足于人们当下之心的解脱而展开的。从“三无”中我们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惠能提出的当下现实之心是性空实相论与涅槃真心说相结合的产物。
何名无相?“无相者于相而离相”(敦煌本《坛经》第17节)。这里...
洪修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54363734.html
-
名经 │ 4 │17、20、22、35 │17、20、22、36│ │经) │ │ │ ...坛经)》第17、45页) (二)以定慧为本,“定慧体一不二”,反对“先定发慧,先慧发定,定慧各别”。(同前,第17页) (三)禅定没有特定的形式和程序次第,“外于一切境界上,念不起为坐,见本性不乱...
杨曾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53064296.html
-
《浮山文集》,《后编》,卷2,页685。 75. 同 注17,页57。 页276 药地愚者大师之诗学源流及旨要论考 —以「中边说」为讨论中心— 佛学研究中心学报第七期(2002.07) ...---------------------------- 80. 同注17,页58。 81. 同注17,页55。 82. 「体用」当然各家各派有不同的重点与讲法,这里只能采取一个最广义的用法。 ...
廖肇亨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24274728.html
-
摩訶拘絺羅(Mahākoṭṭhita),經典中經常提及他和其他比丘討論法義。這樣的特質似乎不合適用來描述摩訶目犍連,因為經典中從未如此描述他[17] 。也許在巴利《牛角娑羅林經》的...Abhivinaya”, in Indian Historical Quarterly, vol. 17 pp. 291-310. Karlgren, Bernhard 1972 (1957): ...
无著比丘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8173881374.html
-
境。 1.1.15 觉与悟得、知识没有意思上的区别。 1.1.16 意的特性是不能同时产生多种认识。 1.1.17 行为即是口、意、身的活动。 1.1.18 过失的特性是引起行为。 1.1....情况下,否认本意。 1.2.15 (有人说)词义曲解就是暗喻曲解,因为与它(指暗喻曲解)没有不同。 1.2.16 不是这样的,因为与它有意思上的区别。 1.2.17 如果因为只有一些区别(而不是...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2060838381.html
-
地被引用。〔註17〕───────────────────────────註14:如杖頭發光、天女作樂散花等,聲稱其父為肉身菩薩,見塵隱居士〈讀『答海潮音密宗問題專號』發生之感想〉,《海潮音》15:6...來學於藏學於日、錫蘭之佛教徒亦然」,見大醒〈閱藏密或問〉,《海潮音》16:3,1935年3月15日,p.21。註17:如于廷〈平川康文化建設方策〉,《海潮音》24:5,1943年5月1日,p.3〈漢藏教理...
梅靜軒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22139451.html
-
佛土。.... 1.C.4 菩萨分流法化故,於佛国得道,一切示现贤善之行得见佛 土。(大正 14-520a-17~520b-9 ) 1.H.1 发起无上菩提心土, 是为菩萨严净佛... 16 页末列至 17 页 4 列) 2. 唐译与藏译之译语也相近。唐译「纯净意乐」,藏译为 「意乐」,无「纯净」字。 唐译「妙善加行」,藏译为 「加行」,无「妙善」字。...
王开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52439682.html
-
性住佛法。舒義者、心舒屬他。爲名利所使因果、所攝是非、自纏不得自在、名爲舒義。 17)曇禪師曰、所謂諸法者五陰、是五陰之性、本來清淨。故佛説、世問即是出世間、衆生迷出世間、故自謂住世間。解時世間出世...に過ぎない可能性が髙いのである。そのことを證するために彼らの言葉を洗い直してみたい。 まず青原行思について、その基礎資料である『宋髙僧傳』には、北宗の「慈恩寺義福傳」[17]に付傳されるのみで内容...
沖本 克己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95541495.html
-
本地风光本来面目也。”(同上卷15) “若以利根勇猛身心,直下顿休,到一念不生之处,即是本来面目。”(同上卷16) 禅宗还主张“行脚人须是荆棘林内,坐大道场,向和泥合水处,认取本来面目”(《五灯》卷17...《高峰禅要》)。 “一片田地”祖父传,是人人本具的自性:“大凡穷生死根源,直须明取自家一片田地。”(《五灯》卷17《祖心》) 这“一片田地”,在分别意识生起之前,湛然清净;在分别意识生起之后,湛然...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53641907.html
-
册[M]. [15]大正藏.第46册[M]. [16]大正藏.第13册[M]. [17]大正藏.第37册[M]. [18]大正藏.第45册[M]. [19]大正藏.第15册[M]. ---...。 3.S.2686:首残尾全,存108行,每行16-17字,尾题:《佛说相好经一卷》。 4.S.4678:首尾完整,存108行,每行26-28字,写经体,书法工整,首题:《观佛三昧海经本行品第八...
张先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25342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