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3283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六祖坛经》的禅学思想研究

    -------  【参考文献】  藏经部  1. 隋·天台智者大师说·章安尊者记 《妙法莲华经文句》 大正藏34册 新文丰出版社出版 大藏经刊行会编辑 1983年1月修定一版﹙以下同﹚  2. 北凉·...

    曾月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14763610.html
  • 北朝独立造像的佛诞图像

    93。佐藤智水,<北朝造像铭考>,《史学杂志》,86编10号(1977.10),页1-47。李玉王民,<敦煌428窟新图像源流考>,《故宫学术季刊》,10:4(1993夏),页1-34。  李玉王民,...

    庄正晖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31363659.html
  • 梵巴文佛典源流记

    《唯识二十颂》。   (34)《唯识三十颂》。   (35)《中论注净明句》(月称著)。   (36)《大乘集菩萨学论》(寂天著)。   (37)《入菩萨行经》(同上)。   (38)《摄...

    陈士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70564361.html
  • 功德长留天地间——“治癌高僧”提润法师追思记

    外科到内科,治愈疑难病症难以计数。1956年,时年34岁的他在福州金山寺正式挂牌行医,为四周民众解除许多疑难病症,其高明医术受世人称道。有一位家住寺庙附近的中年农民腿上生疮,穿孔流浓,痛苦不堪。该患者因...

    陈国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433064705.html
  • 古代日、闽佛教关系史略

    古代日、闽佛教关系史略  郑梦星  日本空海和尚于唐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随日本遣唐使船舶来华。船队在海上遇台风袭击飘散,空海与使臣滕原葛野麻吕乘坐的第一号船,在海上飘流34天,八月初十漂至福建长溪县(今霞浦县)赤岸村,全船130多人均由赤岸人援救上岸,在该村居留41天,经长溪县令胡延沂上报福建观察使批准,于九月二十日全船开往福州,在福州住了一个月,其中空海等23人获准于十一月三日启程西去...

    郑梦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434064716.html
  • 慈善:佛教承担的社会责任

    慈善:佛教承担的社会责任   温金玉   海峡两岸,血脉相连,人间佛教思想是两岸佛教界共同奉行的准则。台湾慈济功德会在证严法师带领下目前大约有500万会员,分布在全球38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为大陆受灾同胞进行救助行动,特别是1991年在大陆援建灾民住房——安徽省全椒县14个慈济社区、江苏省兴化县15个慈济社区、河南省固始及息县两地的34个慈济社区,计3107户百姓受益...

    温金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31965170.html
  • 戒学之名义

    受戒行善,皆名尸罗⑨。”尸罗清凉能为他世安乐之因,又能建立止观,让我人能圆成涅槃之果。  摘自《圆光新志》第34期 ...

    闲居山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74165407.html
  • 略谈中国佛教音乐艺术与佛教传播

    梵呗的为魏陈思王曹植,《法苑珠林》卷34中云:他“尝游鱼山,忽闻空中梵天之响,清雅哀婉,”于是“乃摹其音”,据《瑞应本起经》写成《太子颂》,《?颂》的梵呗,后世称之为鱼山呗。   东晋时确立的唱导制度,...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20465723.html
  • 清初高僧担当禅师事略

    34岁,游至松江华亭,以诗为贽,拜访董其昌、李维桢,甚得二师赞誉,董其昌并以书画教之;又拜访陈继儒,侍砚学画,担当自称为董、李、陈之“门下士”。同年,在苏州中峰见苍雪读彻(1588-1656年)禅师...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93766152.html
  • 如法与不如法的布施——清净或不清净的布施

    来生的享受而行布施。  31、时常布施而不间断。  32、不为了使别人顺从自己而行布  施。  33、布施时,不厚此薄彼。  34、无他缘施—不因外在条件和因  、缘而行布施。  35、无微劣施—不以...

    陈柏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00966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