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立毗昙八犍度
48页
(khandha)以来,大多发扬《智论》之释论家,都以《智论》为身,而以其他毗昙论为足。例如:“六足论”(Abhidharma-Sat-...中。世亲在此一论辩中对有部诘问不舍,使得有部为之语塞,然后,以经部的理论代答。当然是支持经部的。(三)无色界之色的存在处:(注48)有部认为无色界无色:大众部认为无色只是色少,并非绝没有色。如然,无色...
李志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10240099.html
-
法寶廣引如來藏經典的話語,力證其說非是。例如他引述《密嚴經》以下一節話,顯示涅槃不可能有壞滅的意思: 云何說涅槃,是滅壞之法? 涅槃若滅壞,眾生有終盡。 p. 48 眾生若有終,是亦有初際, 應...涅槃,身心歸於寂滅,不能迴修大乘道之事。[48] 或有辯稱《法華經》所講不滅度的二乘,要是指不定種性中的聲聞乘、緣覺乘,無關定性聲聞和定性緣覺,法寶這樣回應: 不定二乘成佛,教起初轉法輪。...
廖明活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11540114.html
-
第7,《大正藏》冊9,頁25下。 [48] 法寶的議論見《究竟論》卷2〈列經通義章〉第5,〈淺田〉I,頁97,行256,至頁98,行266。 [49] 《究竟論》卷5〈對妄通經章〉第10,〈...研究》第48號(1992年)。 [77] 關於《慧日論》是針對《究竟論》而寫,其章節編排一律以《究竟論》之篇次為準,日本學者曾作出比較研究。參閱間中潤,〈《一乘佛性究竟論》と〈能顯中邊慧日論〉との...
廖明活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11640115.html
-
yena yenaadhigato hoti, (无论哪位证得九种出世法 (48)者,) tena tena para-saddhaya gantabbatam hitva,(即彼舍断前往信他&...;〈大30〉766c “现见”作“现法(现世)”解释,则与《清净道论》同义。48 指(la)向须陀洹、(lb)得须陀洹、(2a)向斯陀含、(2b)得斯陀...
杨郁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11940119.html
-
的执着,重视从日常普通生活获得解脱,其解脱也就充满了自然的情趣与诗意。这集中表现在他提出的“平常心是道”(48)的命题之中。所谓“平常心”乃是“无造作、无是非、无取舍、无断常、无凡无圣”(49),也...坛经》二十节、五十二节、二十七节、十七节。 (48)(49)《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八《江西大寂道一禅师语录》。 (50)同上书,卷六,《江西道一禅师》。 (51)《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二十《示真如...
皮朝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84640695.html
-
修定住定即被定缚;若修静住静,被静缚;若修寂住寂,被寂缚。”〔48〕他在《大乘开心显性顿悟求真宗论》中,明确指出“分别是妄心,不分别是自心”,因而从分别(“妄心”)到不分别(“自心”)只需一念之转,在一...1983年版。 〔37〕〔47〕〔48〕〔49〕〔51〕〔52〕 《荷泽神会禅师语录》。 〔38〕 敦煌本《坛经》十七节;《荷泽神会禅师语录》。 〔40〕 《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
皮朝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92240741.html
-
人生哲学,“懒汉加食客”(47)的生活方式极投当时心态失衡的士人之所好,所以安史之乱后禅宗平地崛起,“四方学者,云集座下”(48),士大夫趋禅、参禅成为中晚唐时期颇为壮观的文化景观。 正是在这股士人趋禅...40《广弘明集》,卷15。 41《宋高僧传》,“递一传”。 44参《皎然集》。 45《景德传灯录》。 46参潘佳明《佛教禅宗百间》,今日出版社1989年,第182页。 48《水月斋指月录》卷五...
潘林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01340805.html
-
420)之间。华严研究,由此滥觞。然而,自晋至梁,作为发源地的南方,仍少有研习此经者,而北方此经习者则更罕闻。但就在此后,南北方的华严研究大盛,到了唐初,遂有华严宗之确立(48)。据表1统计,唐前期讲授...21。 (46)《续高僧传》卷22。 (47)《中国大百科全书》选编《佛教》第235、217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0年版。 (48)汤用彤:《隋唐佛教史稿》第157-159页,中华书局,...
李映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02440820.html
-
佛教无我、无心、无著思想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其中,陆象山也同样受了这一思想的影响,他说:“内无所累,外无所累,自然自在,才有一些子意便沉重了。”[48]但就“毋意”的具体内容而言,杨慈湖之“毋意”不同...第10-11页。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46] 见《孔子与论语》 联经出版社 1965年版 [47]《宋元学案》卷七十四《慈湖学案》 [48]《陆九渊集》卷三十五《语录下》 [49]《...
王心竹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72341309.html
-
游人自往还。 何事题名留片石,高吟只数白香山。[48] 韜光呈晦公(柏古) 灵鹫万峰头,疏钟出寺楼。 江湖烟外渺,峦嶂槛前收。 泉乱晴疑雨,松深夏欲秋。 天空飞野鹤,振翼绕沧州。[49] ...寺志288页 [48]中国佛寺志卷24。增修云林寺志288页 [49]中国佛寺志卷24。增修云林寺志289页 [50]中国佛寺志卷24。增修云林寺志289页 [51]中国佛寺志卷24。...
悟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92341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