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028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玄奘法师对律宗之影响

    六绝句》师”,即无所不师而无定师。无所不师,故能兼取众长;无定师,又不囿于一家之说。  [3]释道宣:《大唐内典录》卷九,电子版《大正藏》第55,No.2149。  [4]《中国佛教?玄奘》,佛学电子辞典V3.5.30版。  [5]释普光:《俱舍论记》卷第一,电子版《大正藏》第41,No.1821。  [6]平川彰:《印度佛教史》,杭州佛学院翻印,第171页。  [7]怀素:《四分律开宗记》卷十二...

    照贤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161873472.html
  • 简论梁漱溟对唯识宗的理解和改造

    本体。这种认识不同于任何世间的一般知识,而是终极的智慧,名为“根本智”。梁漱溟从不同的方面来反复地描述这个证得的过程,称它是“心自为证”[41]:心显现其自身。这里涉及到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心。这个...识体”;[54]还有玄奘对“佛性”的强调(这个词26次出现)。[55]  然而,印度佛教的这种趋向却正符合中国哲学本身的特点,因此,它就在中国佛教里发扬光大,建立起可以被称为“中国佛教形而上学”的思想。...

    梅谦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161973473.html
  • 民国高僧弘一法师

    ,则名具获波罗提木叉出家之戒,名为比丘、比丘尼,即应推求声闻律藏,及菩萨所习摩德勒伽藏,受持读诵,观察修行。[41]  二、我们知道,法师是导归净土的。这在《占察善恶业报经》也有非常清晰的净土思想,如...行者。真修之士,不须求待他人,宜自密修胜行。余尝宗《根本说一切有部律》,集自行捎一卷,以备有部学者承用。若习四分者,宜准是规式,别集“四分律自行抄”,依之修持,检寻方便。[55]  2、随缘培养律学人才...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162373475.html
  • 大陆近二十年关于“人间佛教”的研究及有关理论问题的思考

    思想》[41],等等,另有一些“访谈”及介绍性的文章。但另一方面,大量关于“人间佛教”的研究论文又几乎无不涉及印顺法师。就总体来看,大陆学术界对印顺法师的“人间佛教”思想,尤其是在该思想的实践层面上,...早期确立的人生佛学的大致范围和基本框架。”[55] “从佛教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的意义上,他(太虚)将他提倡的佛教称作‘人生佛教’。而这‘人生佛教’,则是‘人间佛教’的基本内容。”[56] “印顺法师...

    董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2173504.html
  • 论初期佛教“识”之概念及其特点

    “识不住东方、南西北方、四维上下,除欲见法、涅槃灭尽、寂静清凉”。[41]可知,在佛典中,“识”对于认识之物有执取作用,也因为有所取著,因此有著虚妄分别,无常计常、无我执我,有著个人或自我的主宰欲,[...识蕴共同起的认知作用作对比与说明,[55]并且与“智”(pabba)作一对照,[56]说明此认知过程,非但指世俗式的认知面向,透过修行观照,还关涉到出世间智慧的开发,成了进展到解脱之慧见所不可欠缺的...

    林建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3873532.html
  • 宋朝的佛经翻译

      38、《法印经》一卷;  39、《帝释岩秘密成就仪轨》一卷;  以上三经梵本出自中天竺;  40、《大生义经》一卷,梵本出自西天竺;  41、《园生树经》一卷,《大中祥符法宝录》卷一一记载说:“上...心破诸魔经》二卷,  55、《圣佛母般若波罗蜜多经》一卷。  以上三经译于景德二年(一00五年)五月,五月一日表进。梵本出于中天竺,施护译,沙门惟净证梵文,沙门清沼、致宗笔受,沙门仁彻、启冲缀文,沙门...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4473543.html
  • 东晋慧远法师《法性论》义学的还原

    东晋慧远法师《法性论》义学的还原 赖鹏举圆光佛学研究所教师页次:31-55东方宗教研究新3期(1993.10出版) ---------------------------------------...智论钞序〉所言虽非〈法性论〉本文,但却可代表其观点。这便是〈法性论〉 41页 最后阶段的面貌了。 由整个发展过程来看,〈法性论〉中「法性不变」的...

    赖鹏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9383673948.html
  • 何蓉:国家规制与宗教组织的发展:中国佛教的政教关系史的制度分析

    僧侣身分不失为逃避之途。谢和耐对《魏书·释老志》中的一段记载进行了分析。  所在编民,相互入道,假慕沙门,实避调役,猥滥之极,自中国之有佛法,未之有也。  谢和耐(谢和耐, 2004: 41)指出,此...自谢和耐《中国5210世纪的寺院经济》,第55-56页,公元年份系谢氏所加。  注9:对于这一矛盾,一种解释是,僧侣如果都是外国人,就不存在所谓义务,因此,免除义务本身属于较早的做法,即将僧侣视为化外...

    何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9384973959.html
  • 西藏唐卡的宗教本怀

    西藏艺术形式之一的「唐卡  」,奉上释签。  救八难度母  公元十九世纪西藏唐卡  布本 工笔重彩 纵 59.6公分 横41公分  展出地点:图书文献大楼二楼「受赠文物藏品精华」展览室  展出...  注09 见许君魁,1993,「西藏寺院壁画的制作步骤与方法」,收于  [西藏艺术研究]总第28期,50-55页;刘原、王志敏、张骏,  「一铺壁画的制作工序」;另杜齐,79页,杜齐也提到此点。 ...

    葛婉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9391373985.html
  • 阿毗达磨泛论

    文曾经增订,形迹显然,则并镂牒珍藏之  说亦未足信矣(注41)﹗要之,此论乃迦延之徒多人所作,则  无疑耳﹗   婆沙既出,有部不纯之说皆遭排弃,而与譬喻等部渐有  同化之势。于是法救沟通西方与迦湿弥...(注55)。后来立说更有开展。  如北方师与譬喻者立义相通,譬喻者说止观是道谛,而北方  瑜伽师亦以止观贯彻修行各位,有五瑜伽地之说(注56)。渐  至有以大乘宗义为之组织大成者,其人则弥勒也(注57...

    吕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12074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