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787篇,用时7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传统佛教的文学观

    于水火矣。宋寂音尊者忧之,因名其所著曰文字禅。”[56]   又如刘禹锡〈秋日过鸿举法师寺院便送归江陵并引〉:   梵言沙门,犹华言去欲也,能离欲,则方寸地虚,虚而万景入,入必有有泄,...,(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4.6),页1下。   [54]《大正藏》50,页899下。   [55]《东坡全集》卷10,(收入《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07册),页170。   [56]...

    汪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24139476.html
  • 智对秦译《法华经》的判释

    详见《大正藏》卷9,页56下- 58中。注25: 详见前书,页53上- 55上。              12页三、智 对「妙法莲华经」一名的判释  其次,让我们来看看,天台宗人如何诠释《法华经》的经...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51839673.html
  • 吕澂与熊十力论学函稿评议

    宗」的融通,即无必然性的关系。(注56)在前一封信,吕澂原意是要证明「净种习成」非外铄,而「归趣,以般若为实相」,亦非外求,故「闻熏」当然是内在潜能(净种)的增强而已!熊氏既认吕澂的「净种」和「实相」...235。  (注19)撰於1948牛年,现收於妙云集下,《无诤之辩》,台北,正闻出版社再版,1976,P.1-56。  (注20)郭齐勇书,P.214-215。  (注21)载《禅心》第四期,1987年...

    江灿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91539964.html
  • 初唐時期佛性論爭的兩個相關論題[*]──定性二乘和變易生死(上)

    一切皆成,非第二時也。[56]  法寶以上的回應,是以其自身提出的「五時」分類為背景的。[57] 蓋法寶把佛陀的一生教法,   p. 51  按其出現時序先後,界別為「五時」:  (1) 第一時教:這是...留有根身,變易生死者諸根俱滅。   (4)增壽者留住於此方的贍部洲,變易生死者往生他方佛國。   (5)增壽者保留根身或一劫,或超過一劫;而變易生死者留住過八萬劫。   p. 56  (6)增壽的二乘...

    廖明活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11540114.html
  • 初唐時期佛性論爭的兩個相關論題[*]──定性二乘和變易生死(下)

    佛法分類理論的核心。參閱拙著,〈窺基的判教思想〉,《佛學研究中心學報》第3期(1998年),頁229-235。   [56] 《究竟論》卷1〈教時前後章〉第3,〈淺田〉I,頁86,行131-145。  ...

    廖明活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11640115.html
  • 《傳燈玉英集》卷十四補闕和研究[*]

    《傳燈玉英集》對於智者幼年之記載僅說其「幼有奇相,誓志出家。」[56] 其他有關智者較奇異之敘述如宿習和首次聽聞僧人頌《法華經》,即能隨而念之,則全數刪去。  此外,有關智者與慧思禪師相遇之過程,《...33。   [55] 參CBETA, T51, no. 2076, p. 431c9-14。   [56] 見新文豐印行之單行本《傳燈玉英集》,頁135a9。   [57] 參CBETA, T51, ...

    黃繹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11740117.html
  • 佛法的人间性与现实性

    明、慧、正觉 、向于涅盘。”南传相当的《 S.56,31 Simsapa (申恕树经)》经句如下︰   "Etam hi bhikkhave atthasamhitam, ...  (2) “ Upaneyyo[opt.] eva opanayiko. (能引起的,故曰导引的。) (56)   指圣道──圣、出世间八支道──是能引生圣果;圣、出世间八支道,是通达...

    杨郁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11940119.html
  • 茶与禅修

    饮茶与“茶禅一味”   之即禅即茶的“茶”混为一说,又是作者未能弄清坐禅饮茶与茶禅一味的本质区别所致。   “茶禅一味”之禅遍一切处,“即事而真”(56),“当相即道”(华严宗语)。   “茶禅一味”...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13740143.html
  • 佛法与科学之比较(一)

    理由的不充足,我已在‘佛法与科学’论客观的宇宙非实一段(参看本册50面至56面)及‘读唯物史观与社会学’论唯物论一大段(参看本册99面至103面)等处详论了。所以轮回与科学并无实在抵触的地方。神通和科学...

    王季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24840234.html
  • 西潮却自东瀛来——日本东本愿寺与中国近代佛学的因缘

    、如欧阳渐(1871-1944)、如夏曾佑(1863-1924),就使佛教学理与佛教历史的研究都出现了现代的转型趋向[56],中国最早注意佛学研究新方法,如运用早期佛教资料重建佛教信史、注意利用梵文、...。[54]参见《宗教学导论》中译本卷首吕大吉《译序》,陈观胜、李培茱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55]南条文雄《怀旧录》末附,平凡社,东洋文库本,东京,1979。[56]如沈曾植考证《舍利弗问经》...

    葛兆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75740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