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347篇,用时237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法念处丁、

    法念处丁、  丁、(bojjhavga)  在解释依十二处而修行法念处之后,佛陀继续解释依而修行法念处的方法。  「再者,诸比丘,比丘依而安住于观法为法。  诸比丘,比丘如何依而安住于观法为法呢?  在此,诸比丘,念觉存在比丘内心时,他了知:『念觉存在我内心。』念觉不存在他内心时,他了知:『念觉不存在我内心。』他了知尚未生起的念觉如何在他内心生起,他了知...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01649344.html
  • 生活中的

    生活中的   杨郁文  中华佛学研究所 研究员  一、序言   “第四屈中华国际佛学会议”针对迈入二十一世纪之初,提出“佛教与二十一世纪”为主题。观察到当今人类因为物质文明的发达,相对于精神...名随护*勤。   云何修*勤?若比丘修四念处等,是名修*勤。……   如四念处,如是 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八道、四道、四法句、正观修习,亦如是说。 [18]   根据本经法、义,...

    杨郁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50756394.html
  • 妙境法师:

         上妙下境长老宣讲   1997/04/19于加州南湾菩提学会   法句经 Dhammapada   第十一:老品   [偈颂146]常在燃烧中,何喜何可笑?幽暗之所蔽,何不求光明?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十八   本地分中声闻地第十三第二瑜伽处之三   [T30n1579_p0440a08]者。一念等。二择法等。三精进等。四喜等。五安等

    妙境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40747144.html
  • 与空境界

    ,来达到学佛的最高目标;以下我们试就--七个觉悟的方法,提出一些具体意见以供自勉及与有缘的同修供勉:  --念觉分:“念”是忆念或系念,是意志力的展现。“”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合而言之,就是...解脱三昧  从念觉分到舍觉分,是修学佛法的重要基础,菩提分的修习,较之于八正道更为重要,因为八正道乃行为的一种规范,并非真实的修行,一个行者,如能善修习这七个觉悟的方法,同时圆满其足与成就此等...

    罗林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54040447.html
  • 政宝与

    http://www.fjdh.cn/Item/80351.aspx
  • 谈以修断五盖

    谈以修断五盖   智 铭   五盖者,是谓贪欲、嗔恚、睡眠、掉悔、疑等五种心理污染   ,这五种心理污染能覆盖行者清净心,使其不得开显,就如同灯   光被物所罩盖,不能使其光明显耀一样...身心作祟,更生出许多的结缠,故佛陀为洽众生五盖烦恼,提出分的对治法,用来断五盖。   所谓“分”义名之为“”,或“菩提分&...

    许智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52465912.html
  • 道修行的检证程序:

    道修行的检证程序:/张慈田 一、念觉:即四念处。这是一种“观照自我”的修行,绵绵不断地做身、受、心、法四层次扫描、警觉,紧跟紧随乃至“起时知起,灭时知灭,没时知没;已起知已起,已灭知...否则修行不但没上道,还会用错功,增长愚痴。外教徒也有喜乐(如攀缘上帝而感圣灵充满),但与佛教的法喜不同,法喜的产生是离攀缘、离烦恼的系缚,它有一定必然的修行历程。 五、轻安:贪嗔痴的重担...

    张慈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63252809.html
  • 三十七道品讲义·

    选择应用的方法,那就是——。   “了,谓觉所修之法,是真是伪也。摩诃止观云:修此,即得入道也。”   大乘三法,善为抉择   “”,也有人称为“分”;“”是支派、派别;“分”是分别,分门别派...

    证严法师

    三十七|证严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7/20104126428.html
  • 大般若经中“”之教育论

    大般若经中“”之教育论 前  言   人生贵乎慧莹觉性,是人性本体之内在美;真善底超越之美德,圆满人格之内外光辉。释迦世尊于菩提树下成等正,至今二千余年,所谓“佛语垂光”,世界人群...一切,以便心境另有开展更宽空的领域。能更增强智力及心力的活动,有加倍而更新鲜的活用。这在研究禅行工夫,即令心灵充沛养分与活力。分(又名,梵语 saptabadhyairya )。谓觉悟之人能...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73056459.html
  • ——菩提道上的七色桥

    前言菩提道上的七色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题目。在修行次第上,它适合初机,也适合根基较深的人。﹙即菩提分﹚,它分七个层次,所以称它为菩提道上的七色桥。念觉、择法觉、精进觉、喜觉、轻安...然后是正语、正业、正命。有了八正道的基础、够扎实了,正知、正念、正勤具足,这是修四念住的必备条件。四念住之后,再修一个七,再加强。我们画七个同心圆,舍在最中间,念在最外面。念是的开始,也就是说...

    张大卿 弘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0547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