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03篇,用时86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问:为什么说念佛法门是无有一人一法,能出其外,不在其中?

    藕益大师言:“岂知念得阿弥陀佛熟,三藏十二部极则教理,都在里许:千七百公案,向上机关,亦在里许;三千威仪,八万细行,三聚净戒,亦在里许。真能念佛,放下身心世界,即大布施;真能念佛,不复起贪瞋痴,即大持戒;真能念佛,不计是非人我,即大忍辱;真能念佛,不稍间断夹杂,即大精进;真能念佛,不复妄想驰逐,即大禅定;真能念佛,不为他岐所惑,即大智慧。”说念佛法门是无有一人一法,...

    佚名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5/10073977804.html
  • 心胆

    十界⑥,荷负万灵⑦,而弘度无尽。胆小,故三千威仪,八万细行⑧,持之无敢慢。今初学稍明敏者,近蔑⑨时辈,远轻昔人,藐视清规,鄙薄净土,胆则大矣!鞠⑩其真实处,则唯知有己,不知有人;唯知保养顾爱其撮尔之...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前四为四圣法界,后六为六凡法界。 ⑦万灵:统指一切众生。 ⑧三千威仪、八万细行:三千、八万皆是用以形容数目之多。谓菩萨比丘除了三聚净戒之外,还应护持许多微细的行仪。 ...

    明·莲池大师

    |愿与行|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4/1341313699.html
  • 寺院报时器具:犍稚

    树,余木鸣者听作。”而《大智度论》卷二中说:大迦叶尊老往须弥山顶,挝铜犍稚。依此可知,后世亦用铜制犍稚。此外,《大比丘三千威仪》卷下中说有五事须打犍稚,此五事即中说有:“一者常会时,二者旦食时,三...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544458157.html
  • 经行

    两头安床。’  至于经行的场所,《大比丘三千威仪经》说有五处,即︰(1)闲处,(2)户前,(3)讲堂前,(4)塔下,(5)阁下。至于经行的效果,《新伞肺接形逯掷妗<穿U(1)剿健,(2)有力,(3)...十诵律云:经行有五利:一剿健(剿音巢轻捷也),二有力,三不病,四消食,五意坚固。三千威仪经,有五处可经行:一闲处,二户前,三讲堂前,四塔下,五阁下。’法华经序品曰:‘未尝睡眠经行林中。’同方便品曰:‘...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4449270.html
  • 蕅益大师示念佛法门

    里许:千七百公案,向上机关,亦在里许;三千威仪,八万细行,三聚净戒,亦在里许。   真能念佛,放下身心世界,即大布施;  真能念佛,不复起贪瞋痴,即大持戒;  真能念佛,不计是非人我,即大忍辱;  ...

    蕅益大师

    |念佛|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1/2216482113.html
  • 王于蓝女士于南普陀讲堂作《佛教与服务礼仪》专题讲座

    ”。王女士引用孔子的话简单扼要地解释了礼仪二字,结合佛教礼仪——三千威仪,八万细行,作进一步论述,并把两者进行比较:两者是相似的,但佛教礼仪更严肃、更恭谨、更如法。王女士从佛门规矩、礼仪的基本原则、...自身素质,以自身个人的良好形象在世人中树立起三宝的威仪。讲座于七点四十分圆满结束。   王于蓝女士:1962年生于泉州,1981年毕业于南京林业大学。1983至1990年期间于集美轻工业学校任教。...

    【佚名】

    |讲座|

    http://www.fjdh.cn/bnznews/2007/04/0836398818.html
  • 锡杖

    出世,分别善恶,有为无为,有漏无漏,了智无碍,智慧成就,故曰智杖:为持禁戒、忍辱、禅定,一心不乱,常修福业,无时懈怠,如救头燃,故曰德杖……。”  由抄锡杖乃属比丘应携带的十八物之一,故在《大比丘三千威仪经》中特别制订了持杖细则,例如:不得担于肩上,见佛像时不得使锡作声、不得以杖指人……。  过去,中国僧人为四处云游参访之便,亦沿袭印度比丘执持锡杖的习惯,所以在巡游诸方时,称为飞锡或巡锡:止单一...

    寂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373869474.html
  • 问:佛教礼仪的意义?

    “二百五十条戒律”,到受了菩萨戒的“十重四十八戒”时,统称“具足戒”,就有“三千威仪,八万细行”。为什么... 在佛教中,礼仪又叫行仪、威仪等,是一种礼节、节制,具体是指佛弟子们的日常行为规矩、准则。在佛成道后的十二年中没有制定戒律,因为那时候大家都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十二年后才有人做了不符合佛法的事情...

    佚名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7/18542185213.html
  • 经行香地初学步之二

    三千威仪八万细行,包括在大地上行走。   这样行走的时候,世界该不会受到伤害吧。阿修罗脾气的人,也不会起嗔恨,心量小的,也不会生烦恼。   虽然不能整天这样行走,但可以每天拿出一点点时间来,半个小时...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06592993163.html
  • 僧伽教育中的律仪教育琐谈

    仪,不能没有,也不能不知啊。在各地讲课时,我讲戒,戒,就是有所为,有所不为。我讲律,律,就是标准化、规范化。那么,仪是什么?仪是外现,是体现出来的律,体现出来的规范。佛门讲三千威仪,讲八万四千细行,这...,提出三千威仪。由于这些威仪要求,无不涉及身、口行为,身三(杀、盗、淫),口四(妄语、绮语、两舌、恶口),亦即七支。这七支又是从意来的。意有贪、嗔、痴三毒,再加等分(贪嗔痴等众烦恼)合为四,7支×4=...

    觉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52470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