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65篇,用时319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问:什么是东方三圣?

    东方三圣,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如来,以及他的左胁侍日光遍照菩萨和右胁侍月光遍照菩萨。药师佛的形象一般是一手持药钵,一手持药丸。表现东方药师净土最丰富的形象,是敦煌莫高窟的经变画。 药师如来在作菩萨时,曾发过十二大愿,以解救众生。十二愿是:第一自他身光明炽盛,第二威德巍巍开晓众生,第三使众生饱满所欲而无乏少,第四使一切众生安立大乘,第五使一切众生行梵行具三聚,第六使一切不具备诸根完具,...

    佚名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5/10111077966.html
  • 略修道次第偈

    坚意远离解脱安乐永,义乐广大生起求加持, 即此清净出离慧引起,正知正见大大不放逸, 圣教根本别别解脱,坚持修行能作求加持。 如我沦落生死固如是,一切父母众生陷溺亦如之, 见己解脱诸趣担负荷,发起菩提胜心求加持, 仅唯发心不受菩萨,或受不修亦难成菩提, 能善观己佛子三聚,起大精进受学求加持。 心趋倒境动摇能作止,且于正义如理起寻思, 由是引发止观双运道,速急相续生起...

    未知

    |道次第|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4/1310493696.html
  • 破戒者称药师名,还得净

    ---------  按:   《药师琉璃光本愿功德经》慈悲的大医王佛十二大愿中:   “第五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无量无边有情,于我法中修行梵行,一切皆令得不缺戒,具三聚。设有毁犯,闻我...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昔有一比丘,往游西域,欲请问得戒源由,发足到天竺。   适见一人阿罗汉,即请问僧尼得不得?   阿罗汉言:“我是小乘圣者,不知菩萨僧尼等得不?...

    佚名

    |药师佛|破戒|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11/22395931544.html
  • 三聚净戒

      三聚净戒是总括大乘菩萨一切戒律的三个分类,即摄律仪戒、摄善法戒、摄众生三聚净戒这个名称最初见于陈、隋之际天台家等有关著述,但其内容早已见诸译籍。  菩萨本没有特殊的戒相,《法华经·安乐行品...置于三聚的最后,这和《菩萨戒羯磨文》的三聚次第恰恰相反。一般小乘的经律都以二百五十戒或五百作为律仪戒,但《璎珞经》并不采取小乘的律仪,而以十波罗夷为大乘的律仪,这是它的特色(《璎珞经·大众受学品》)...

    林子青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53241161.html
  • 菩萨疑义(下)

    菩萨疑义(下)  尘 界  三、关于三聚净戒  在正受菩萨戒时,《本论》和《戒论》的译文虽不同,可是仍看得出是本于同一原文;而和汉地的受菩萨戒仪中的誓词,虽不尽相同,不过大意也都一致,就是受摄律仪戒、摄善法戒、和摄众生三聚。但是对这三种戒的解释,汉地的说法就和藏地的说法大不相同了。(《本论》中并未对这三聚加以解释,但从《戒论》及其所引的藏地诸师的说法,可知他们都是一致的,都是依于《瑜伽师...

    尘 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82667255.html
  • 药师佛十二大愿

    无边有情,于我法中修行梵行,一切皆令得不缺戒,具三聚。设有毁犯,闻我名已,还得清净,不堕恶趣。   第六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其身下劣,诸根不具,丑陋顽愚,盲聋喑哑,挛躄背偻,白癞癫狂,...

    佛陀

    |药师佛|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09/1759581252.html
  • 千年戒坛引领“特色佛家文化”之旅

    。据悉,咸雍六年(1070年)四月,戒坛建成后,法均长老“开坛演戒”成为当时燕京佛教界一大盛事。台寺具有授佛门最高戒律菩萨的资格。台寺一直持有辽道宗亲笔抄写的金字《大乘三聚本》,被当时佛教界...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对象、被誉为“天下第一戒坛”的台寺戒坛在重修后,于9月9日在台寺举行了释迦牟尼圣像安放开光仪式,此仪式为台寺数十年来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法事活动。 ...

    【佚名】

    |佛家|

    http://www.fjdh.cn/bnznews/2007/09/09020516064.html
  • 护生的真义

    濒临绝种之生物,重获生存机会。  大乘佛教三聚中,首以饶益有情为要务,至盼我教四众弟子,于极力提倡戒杀放生之余,亦要顾及世界护生工作,以配合时代之步伐。无论水陆空行,只要能力所及,莫不救拔,经常以此...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82247663.html
  • 戒律的思想

    的戒行而表现为崇高人格戒相。  三聚净戒:  律宗的目的,是在日常行为中,欲以获得解脱为目的的实践哲学。律宗的学是大乘的。的种类可分通戒、别二类,通戒是三聚净戒(璎珞本业经之学说),别是三千威仪乃至五百大的大。「三聚净戒是摄律仪戒」 (断诸恶)摄善法戒(修诸善)和摄众生(慈悲喜舍,利益一切众生) 。「别中的每一,乃至一切诸行,均具足这三聚,举一例说,不杀生是止恶(摄律仪戒),...

    李世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443062906.html
  • 瑜伽师地论抉择分菩萨地戒相叙说

    乃於此抉择分中便加  择摄。  二、别 释(四)  第一、正辨戏相  一、摄律仪戒  初律仪戒毗柰耶聚,如薄伽梵为诸声间所化有情,略说毗柰耶相当知即此毗柰耶相。  菩萨三聚中,初律仪戒,是与声闻别解脱是相同的。声闻  乘人,以声闻乘的立场而教化众生,而制立其。薄伽梵为适  应声闻化度众生而制定其别解脱,那就是摄律仪戒。而此律  仪戒,亦为大乘菩萨所应同行,而是三聚净戒中的第一种,可 ...

    默 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02467381.html
上一页1234567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