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52篇,用时177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佛教业报

    临终最后一口气的时候,都可以改变将来的结果和受用。   所以,佛教业报就是切切实实的“行为负责”。经云:“勿以善小而不为,滴水虽微,渐盈大器;勿以恶小而为之,刹那造罪,殃堕无间。”由是观之,佛教业报岂非全面积极、努力向上、充满奋斗力之人生观乎?...

    达照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15841649.html
  • 佛教轮回观的道德形上学意义

    ----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   [摘要]作为佛教伦理的道德形上学原理之一,轮回原理具有重要的地位,构成了人们行善去恶的行为动力,其具体的原理涉及业报、三世、六道论等。业报解释了业因报果的作用,构成佛教的道德因果律,这是排除了上帝作用的自然律,突出了人的自由意志。三世因果论解释了人们现世生存状态的原因,指示人们在当下应当的行为方式,也指出了今后的人生...

    董 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13760928.html
  • 中国汉传佛教的三大社会功能

    影响於中国佛教而带有的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慈悲济世的事业上。   第三、彻底的业报。佛教的业报与儒、道的不同在於,在严格的意义上,个人只能自己创造著自己的命运。佛教并不完全否认儒、道在宗法社会生活中看来很有现实性的“子孙报”,即父辈所作的无论善业或恶业如果现世未报的话,将由子孙承当。但在佛教看来,这只是“依报”,并非“正报”。彻底的业报强调主体对自己的行为(业)负有完全的道德责任,含有...

    邓子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291743876.html
  • 大陆佛教慈善组织运行存在哪些问题

    重新正式参与到社会公益活动之中。佛教慈善组织积极投身于社会救济和福利活动之中,已然成为社会慈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佛教的慈悲观、布施心、福田说和业报等思想理念的指引和约束下,当代佛教慈善组织...善款,增强了信众对慈善事业的信任和参与。佛教慈善组织不同于一般的社会慈善组织,因为佛教的因果业报和戒律在一定程度上能约束遏制信徒们的腐败动机和行为,加上现代的财务审计与监管等制度,故而佛教慈善组织...

    林志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10766854.html
  • 当代大陆佛教慈善组织的建立与运行探析

      当代大陆佛教慈善组织的建立与运行探析——林志刚   摘要:佛教的慈悲观、布施心、福田说和业报是佛教慈善组织建立的思想理论依据。在“慈悲为怀,普度众生”的宗教使命下,信徒们成立了各种佛教慈善...包括有慈悲观、布施心、福田说和业报等。   慈悲观是佛教思想体系的核心,也是佛教慈善事业的理论基础。《大智度论》中云:“慈名爱念众生,常求安稳乐事以饶益之。悲名愍念众生,受五道中种种身苦心苦。”[2...

    林志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8064284610.html
  • 《天下无贼》的宗教解读

    是佛教的业报与儒家的孝道观,以及道教的赤子情怀。这些宗教元素,在深化影片思想性的同时,也使其拥有了更普世性的符号形式,能够为更广大地区的受众所接受。   影片描述了一对江洋大盗王薄、王丽为了保护淳朴...高的评价,是与影片的宗教元素分不开的。   男贼王薄和女贼王丽金盆洗手的动机,融合了佛教的业报与儒家的孝道观。在拉卜楞寺,当男贼肆无忌惮地偷窃时,女贼则虔诚地叩头,并劝诫男贼罢手。男贼非常不满,两人...

    魏德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30151124.html
  • 佛教的生态实践观

      实践观是佛教生态观的重要内容。佛教的生态实践观,以业报为其理论基础,指导佛教徒的日常活动。就佛教自身而言,它是佛教徒觉悟成佛的方式。从社会意义看,它为佛教的现代发展开辟了一条广阔的道路。   业报   业报是佛教的重要理论,也是佛教实践的思想基础。“业”,梵文为kaman,音译羯磨,“造作”的意思,指行为、行动、作用、意志等身心活动,一般分二种,即身语意三业。“身业”指众生的...

    魏德东

    |环保|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08/154938460.html
  • 佛教的生态实践观

      实践观是佛教生态观的重要内容。佛教的生态实践观,以业报为其理论基础,指导佛教徒的日常活动。就佛教自身而言,它是佛教徒觉悟成佛的方式。从社会意义看,它为佛教的现代发展开辟了一条广阔的道路。   业报   业报是佛教的重要理论,也是佛教实践的思想基础。“业”,梵文为kaman,音译羯磨,“造作”的意思,指行为、行动、作用、意志等身心活动,一般分二种,即身语意三业。“身业”指众生的活动,...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251743694.html
  • 佛教道德的三个层次

    。某一行为能够使行为者获得最大的利益,便是善:反之即是恶。“功利”是佛教道德的重要内容。“业报”是佛教道德“功利”的支柱,佛教主张业力不失,有业必有报,其最简洁的表达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佛教道德的三个层次   “佛教在线”2009年2月20日登载了中国人民大学魏德东教授所写的《佛教道德的层次性特征》一文,全文约5,000字。文中将佛教道德分为“功利”、“义务”和“德性...

    武烈珍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5325181213.html
  • 中国佛教的主要社会功能

    无限慈爱的流露。佛教的慈悲徙人生出发,扩及有情众生,发出了保护动物、保护生态的先声。彻底的慈悲心影响於中国佛教而带有的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慈悲济世的事业上。   第三、彻底的业报。佛教的业报与儒、道...只是“依报”,并非“正报”。彻底的业报强调主体对自己的行为(业)负有完全的道德责任,含有动机与效果统一的因素,即理性地根据效果调整自己的行为以达目的,并非如韦伯所想当然地认为属於完全神秘主义的伦理学说...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31340260.html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