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道、或持咒行道、或登坛修忏、或放焰口,皆是上求下化的佛事,故名行菩萨道。
恶人心内不高兴,极意破坏,制造是非,两头煽播,令彼斗争,破坏成功,以遂恶念,更用妄言、两舌、恶口、绮语,挑拨离间,...
圣一法师讲述
|菩萨戒|口业|两舌|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10/19521391431.html
-
修行人大忌,说人长短是非,乃至一切世事非干己者,口不可说,心不可思。但口说心思,便是昧了自己。若专炼心,常搜己过,哪得工夫管他家屋里事?粉骨碎身,唯心莫动。收拾自心如一尊木雕圣像坐在堂中,...
净空法师讲
|忍辱|口业|说僧过|两舌|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12/20371119849.html
-
妄语的意义有广略的不同。广的意义包括绮语、两舌、恶口和妄语。绮语就是说一些无有意义的闲话,包括装饰浮言靡语、说唱世间艳曲情词,导欲增悲,荡人心志等。两舌指搬弄是非,向此说彼,向彼说此,离间恩义,挑拨斗争等。恶口指说粗恶语骂人。妄语指:以是为非,以非为是,见言不见,不见言见,虚妄不实等。乃至前益后毁,面是背非,证人入罪,发宣人短皆妄语之类。
佛教四根本戒中大妄语特指未证圣果自言证圣,为求名利
佚名
口业
http://www.fjdh.cn/fjask/2008/12/22031012228.html
-
知道口业深重,其实就深不到哪里去了;怕就怕不知业障深重,习气不改,犯了错误还沾沾自喜,那才是造业、无知、愚昧。
口业:妄语、恶口、两舌、绮语。
首先要学会忍辱、少讲话、少管闲事,做自已的本份工作;再者如果是不得不讲,那要按章办事,有规有律,不偏不倚;实在改不了,动辄发脾气、骂街、搬弄是非、说谎、夸夸其谈......那就只有念佛名、或菩萨名号了。长期下去,别人才会对你生好感,自已才会在
佚名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5/10141678135.html
-
海空上师答:戒有性戒和遮戒之分。
性戒:即是本性就是戒。不仅佛制如此。虽不受戒,犯者亦有罪。如杀、盗、淫、两舌、恶口、妄语、绮语、贪、嗔、痴。
遮戒:又叫止戒。止不行,遮其不行。遮戒必受戒后,犯者才有罪。如菩萨戒。
对学佛者而言,戒若一剂良药。可以医治我们的三业之病。即不会破戒了才受戒的想法。就象“等病好了再吃药”一样荒唐。正是因为“有犯&
海空上师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6/17025082200.html
-
2009年6月11日下午,台湾嘉义鹿草监狱教化科为了让受刑人能够了解《佛说十善业道经》的经文意涵,特邀请佛光山圆福寺住持觉禹法师为近3千位受刑人上课。
觉禹法师首先说明,守持十善业即能永离贪、嗔、痴、杀、盗、淫、妄言、绮语、两舌、恶口等十恶业,并针对每一种善业以经证举例,让参与者都能充分了解十善业的精神。
最后,狱方颁赠感谢状给觉禹法师,以感谢其莅监演讲,使受刑人有机会得闻这么
佚名
|佛教新闻|
http://www.fjdh.cn/bnznews/2009/06/22240883643.html
-
:「谛观一切扰扰纭纭,但诤咽喉不急之事,祸从口出,千殃万罪,还自缠绕。」因此,智者应舍离四种口过,常发正语。四种口过即:妄语、两舌、恶口、绮语。 一、妄语 妄语,又称虚妄语、虚诳语、妄舌、虚伪、欺...憎恶,不喜见之」等恶业之报;后世得「入于地狱,受大苦楚,饥渴热恼」之报;受报之后,若生人中,则「口不具足,人不信受,见者不乐,虽说正法,人不乐闻,一切外物,资产减少」。 二、两舌 两舌,又称离间语、...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74145097.html
-
信佛,佛根本就没有的,不是真的;佛法也是骗人的,和尚更是到处藉着佛法来骗人,不要相信他们!像这样毁谤三宝。还有,口犯四恶:
(一)恶口。就是骂人。
(二)两舌。就是对张三说李四不好;到李四...呢?就讲男人的事情,哪个男人不错,又如何、如何,专门讲这些。总而言之,这种不正当的话,就是绮语。
(四)妄言。就是尽撒谎、打妄语。
因犯绮语、妄言、恶口、两舌,这口的四恶,所以就堕到耕舌...
宣化上人
口业|三宝|恶口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9/14410929884.html
-
从口漏失。因此佛在《无量寿经》里把“善护口业”放在第一条,“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妄语就是不欺骗人,说话诚实。不两舌即不挑拨是非。不恶口是不说粗话,柔言爱语,谨言慎行。作为一个学佛人,...
Editor
|口业|善知识|三宝|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11/21374331763.html
-
者,乃至邪见者,是名不善男子。云何善男子?谓不杀生,乃至正见,是名善男子。’
就是说什么是不善之人呢?就是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嗔恚、邪见之人。
什么是善男子呢?善男子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的人。
奉行十善业道者就是善男子。由此可知,我们社会上、世俗中的善的概念,和佛法中善的概念是不...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24553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