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359篇,用时178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Chinese Institute of Buddhist Cultural Studies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市地安门支行地安门营业室 Account Name:中国佛教文化研究(The Chinese Institute of Buddhist ... 中国佛教文化研究 ...

    中国佛教文化研究

    |english|buddha|buddhism|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90771798.html
  • 俗语佛源(一)

         【一人吃斋,十人念佛】  吃斋、念佛是佛教徒日常修持的基本内容。“斋”的本义是“过午不食”,也叫“不非时食”,属于出家人的戒律。大乘佛教提倡不肉食(包括不食五辛),“斋”的意义也就转化为吃素食。原始佛教主张念释迦牟尼佛,大乘佛教认为一佛即一切佛,主张念十方三世一切佛。自净土宗盛行以来,“念佛”多专指念西方净土的教主阿弥陀佛。俗语“一人吃斋,十人念佛”,谓一个人虔诚地信佛修持,身体力行...

    中国佛教文化研究

    |俗语佛源|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3/2219343259.html
  • 修学三种般若

      佛法特重般若。前说菩萨修的六度法中,最后一度就是般若。般若华语译为“智慧”,譬如人的眼睛;其它五度如行路的脚。如果没有般若的慧眼为前导,那么五度修的功德,都如盲人行路,不但容易行入歧路不能...般若,是从般若毕竟空的实智中起的权智。权智,是从真出俗、庄严佛土、成就众生的殊胜作用。   第三、实相般若,是指法界诸法如实的本相。换句话说,就是人生的真谛,宇宙的理性。能从观照般若的修持,证悟人生...

    中国佛教文化研究 中国佛学院

    |般若|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08/181611221.html
  • 在家学佛男众的模范人物

    灵鹫山说法行化。这时频婆娑罗王就率领了许多臣民去见佛请法,皈依了佛教。并在迦兰陀竹林,为佛建筑一间竹林精舍,请佛和弟子们同住,专做研究佛法的教育工作。这间精舍计分十六大院,每院六十房。更设有五百个楼阁...   佛法住世,全靠出家僧众的主持和在家信众的护持。佛陀得道行化不久,度了许多人出家,同时又有许多受了佛陀感化而皈依佛教的在家信众。在这些信众里面,包括有国王、大臣、长者、居士、商贩、工人、农夫...

    中国佛教文化研究中国佛学院

    |在家|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08/194722765.html
  • 在家学佛女众的模范人物

    的波斯匿王和皇后末利夫人,自从在祗园皈依佛教之后,常常想起他俩那最钟爱的、已嫁给阿踰国王的聪慧利根的女儿——胜鬘夫人,于是就写信派人送给她,力赞佛陀的无量功德和智慧。胜鬘看到这信,急于见佛,就在宫里至诚祈祷,感佛出现,为她说法,并为她授记:“如果你能不断地修学,将来还可成为普光如来”。她听法后,深为感动,就自动地在佛前发了十个大愿,要尽未来际,以正法摄受众生:   一愿自己对于受的戒法,永远不...

    中国佛教文化研究中国佛学院

    |在家|女人|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3/211901767.html
  • 我是菩萨

      断除贪欲与邪见,截止了生死的轮回,而获得痛苦的解脱;这只是个人的解脱,只是“声闻乘”的解脱,并不是学佛的究竟目的。追踪释尊的精神,行佛行,觉佛觉,最后达到与释尊一样的成佛,这才是真正的学佛。   佛教的教义,认定我们并不是神的奴隶,一切生命界,在本质上,是平等的。经里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凡是众生,现在即使堕落在最低级的地狱中,他依然有着佛性,有着成佛的可能性。他只要能痛下决心,...

    中国佛教文化研究 中国佛学院

    |菩萨行|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09/2156251450.html
  • 菩萨与青年

    雄健上统一起来。他透过了理智,所以他的修学是向上进取的,深入民间而不为物欲诱惑的;有良师益友引导的;能强毅坚忍而站稳了脚跟的;有崇高的理想而贡献全部身心去努力的。这样的青年,才是佛教的青年,才是菩萨...   青年是典型的人生吧!我国的老子,赞美过婴儿;孟子也说:“不失赤子之心”。佛教也赞美童年,不单赞美他的真诚纯洁,而且特别注重他的慈和,内心有无限光明的憧憬,能不惜一切,为真理而追求。所以,...

    中国佛教文化研究 中国佛学院

    |菩萨行|青年|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05/0638191452.html
  • 佛教的十法界观

      法界,是世界的别称;不同的世界是有限的称呼,法界是无限的称呼。因为眼见的,有形的东西叫做法,意缘的无形的东西亦叫做法。所以以法为界,纵横含摄,大而无外,就不同那有形限地域的世界了。   世界在佛经里分有两类,就是“器世界”和“有情世界”。前者是指我们住的地方,亦叫做“依报”;后者是指有情识有生命的...

    中国佛教文化研究 中国佛学院

    佛教|轮回|法界|六道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8/0441551605.html
  • 阿育王(Asoka)

    就是阿育王派遣的传教师。   因为阿育王以佛法治国,使印度的国运达到空前未有的隆盛;而佛教也发展成为世界的大宗教,真正地获得了“正法的胜利!” ...     释尊圆寂后,佛教里面出了许多德学兼优的大德,于是在印度,一天天的发达起来;二百多年后,更由于阿育王的拥护提倡,就发展到世界各地方去了。   阿育王,是一个非常英明的国王,他继承父祖...

    中国佛教文化研究 中国佛学院

    |在家|阿育王|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9/1719145651.html
  • 痛苦的解脱

      生命界的种种痛苦,并不是神的责罚,也不是无因而有的;而是依照“业报因果”的法则,由于自己过去不良的行为,引发的不良后果。我们为什么会做出不良的行为呢?这因为我们的内心,有着错误的意识,所以才发动身口去做不良的行为。那末,痛苦的最后根源,就在自己的内心;而要解除痛苦,就得先找出这内心的错误。   我们内心的错误很多,但最根本的有两种:一贪欲;二邪见。   一切众生,内心中因为“我...

    中国佛教文化研究/中国佛学院

    |痛苦|解脱|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12/1845016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