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8篇,用时316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陆羽盛赞越州茶

    ,三造;卷之中一章,即四器;卷之下六章,即五,六饮,七事,八出,九略,十图。各章主要内容为:一源,概述茶的起源、性状、名称及茶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二具,讲采制茶叶的工具;三造,叙茶的制作过程;四器,述煮茶、饮茶器具及全国主要瓷产品优劣;五,说煮茶的过程、技能及水品第;六饮,言饮茶历史、习俗及茶品鉴赏;七事,记古今有关茶事和历史资料;八出,评当时全国产茶盛地及其...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45256953.html
  • 珍珠泉与万杉寺

    珍珠命名的泉,全国不知有多少。万杉寺的珍珠泉“出自山椒”。山椒者,山巅也,泉从庆云峰、鹤鸣峰岩缝中渗出,聚而成流,当地百姓上山樵采,渴而饮,清热解渴,驱散疲劳。宋景德中?穴1004—1007?雪,“戒僧大超受知仁庙,尝即手植杉万本”,并深知唐代陆羽论煎茶用水“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穴陆羽《茶经·五》?雪说,设法将泉引至寺旁。于是发动众僧从鼓寺岩凿石成溪数里,将山泉引入“三分池”,供佛、法...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53058861.html
  • 唐代三大茶道类型的形成

      《茶经》“五”载:“其味甘, 也,不甘而苦, 也;啜苦咽甘,茶也”,在中国茶文化史上有此光辉而灿烂的一页,令人油然而生对中国古代文明的敬仰情。即使在21世纪的今天,倡导“以人为本”,...茶经》中的哲学意蕴与人文精神   陆羽《茶经》“三造”中“伊公羹、陆氏茶”及金木水火土王行相生相克的思想内涵,揭示了中国文人雅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思想以及朴素的世界观与方法论。陆羽以“陆氏茶...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52471640.html
  • 中国饮茶历史

    然而,茶由药用发展为日常饮料,经过了食用阶段作为中间过渡。即以茶当菜,作羹饮。茶叶煮熟后,与饭菜调和一起食用。此时,用茶的目的,一是增加营养,一是作为食物解毒。《晏子春秋》记载,“晏子相景公,食脱粟...加入薄荷、盐、红枣调味。此外,已使用专门烹茶器具,论茶专著已出现。陆羽《茶经》三篇,备言茶事,更对茶有详细的论述。此时,对茶和水的选择、烹煮方式以及饮茶环境和茶的质量也越来越讲究,逐渐形成了...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52371639.html
  • “茶佛一味”的文化诠释

    的艺术性与趣味性。  陆羽《茶经?四器?五》详细记叙了当时的烹饮方法:“以鱼目涌泉连珠为煮水节,然近世溣茶,鲜以鼎镬,用瓶煮水,难以侯视,则当声辨一沸、二沸、三沸节。又陆氏法,以末就茶,故...一齐浸入,不宜饮用。只有到二沸时,出水一瓢,用竹筷环激汤心,稍顷腾沸溅沫,倒入所出止。这样,就使茶叶发育出精华。卢同《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

    朱利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283843775.html
  • 中国茶文化与日本茶道

    具,三造,四器,五,六饮,七事,八出,九略,十图。  一源论述了茶的起源、名称、品质,以及茶树的形态特征和品质与土壤环境的关系,栽培方法,饮茶对人体的好处。  二具介绍了采、制茶叶所需的19种工具名称,规格和使用方法。  三造讲述了茶叶种类和采制方法以及采茶的重要性和制作饼茶的6道工序。  四器记述了、饮茶的28种用具的名称、形状、规格、制作方法和用途。陆羽制作的...

    罗国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41841811.html
  • 浙江佛教、浙江茶叶及东传日本

    专著也已出现。陆羽〈〈茶经〉〉三篇备言茶事,更对茶与详细的论述。此时茶和水的选择,烹、方式以及饮茶环境和茶的质量也越来越讲究,逐渐形成了茶道。由唐前的“吃茗粥”到了唐时人视吃茶为“越众而独高...佛教从汉明帝传入我国千余年来已成定论,而佛教在中国流行则从南北朝开始。佛教有大小乘分,大乘又分为八个宗派,天台宗、华严宗、法相宗、律宗、净土宗、密宗和禅宗。而八大宗派中又以天台宗、禅宗势力最为强大...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574654113.html
  • 和谐社会与茶文化

    、罗茶、候汤、   盏、点茶等程序,每道程序都讲究心境的平和。唐代人煮茶已有 “三沸水”说:一沸,“沸如鱼目,微微有声”;二沸,“边缘如涌泉连珠”;三沸“腾波鼓浪”。水在刚三沸时就要烹茶;再煮,“水老,不可食也。”(见《茶经?五》)。南宋罗大经认为,点茶应该用“嫩”的沸水,“汤嫩则茶味甘,老则过苦矣。”(《鹤林玉露?茶瓶汤侯》)。因此,他主张在水沸后,将汤瓶拿离炉火,等停止沸腾后,再冲泡茶...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33771515.html
  • 茶的演变与风格

    造、茶器、茶、茶饮、茶事、茶出、茶略、茶图。这是世界茶的历史上第一部系统论茶的著作,是茶的“雅化”的标志。至今仍被全世界的茶人们奉为经典。  在茶的“雅化”过程中有两个催化剂,那就是禅...的审美意义,还有一杆子将我辈俗人全部轰到牛棚骡圈意,着实令人不平,《红楼梦》续作者没有给她安排一个好的结局,在我看与她的矫情太过、而少人情味不无关系。其实,饮茶最初也不具备妙玉所体验的“雅”的深意,...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42971578.html
  • 论中国的茶艺及其在中国茶文化史上的地位——兼谈中日茶文化的不同发展方向

    煮茶技艺总结为:“一曰造,二曰别,三曰器,四曰火,五曰水,六曰炙,七曰末,八曰,九曰饮”(《茶经·六饮》),就是茶叶采造、鉴别、茶具、用火、用水、炙茶、碾末、煮茶、饮用等九个方面。唐代盛行煮茶法,据《茶经·五》记载是先将茶饼放在炭火上烘炙,两面都要烘到起小泡如蛤蟆背状,然后趁热用纸囊包起来,不让精华气散失。等茶饼冷却后将它碾磨成茶末,再筛成茶粉。等水烧到冒起如鱼眼大小的水珠同时微微发出...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32571507.html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