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230篇,用时9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帕奥禅师答:习性是否是造业?

    问:习性是否是造业? 帕奥禅师答:好习惯是善业,坏习惯则是恶业,但阿罗汉的习惯则属于唯作,不是善业,也不是恶业。 返回帕奥禅师问答专题 ---------------------------------------------------------------------------------------------------------------- 更多帕奥禅师佛学内容 --...

    帕奥禅师

    帕奥禅师习性

    http://www.fjdh.cn/fjask/2009/11/09170493711.html
  • 改变贪睡的习性

      改变贪睡的习性   作者: 日常法师   讲到睡眠这件事情,我自己有一个经验提供你们做为参考。我感觉任何事情都是一个习惯的问题,我小的时候,一般人根本就不睡午觉,后来有一度我身体...气力终于克服它,可是这个习性动不动还是会现起。   后来到了美国,一开始先在纽约,那一段时期我根本也没时间休息,因为要做的事情很多,每天吃过早饭以后,洗碗、整理大殿、寮房,很大的地方都由我一个人去做...

    日常法师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9/23160290530.html
  • 请学习如何回应习性

      请学习如何回应习性   "Aware that it is just a habit, nothing else."   - Godwin Samararatne   “觉知到这只是一个习性,无他的”。   -葛荣居士   就算明知道无需对人和事作出反应,只需去处理和回应,但反应经常是很快的,觉知到这反应时已经反应了,那又可怎么办?   习性其实是没有力量的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92054799.html
  • 消除习性反应、确立平等理念

      消除习性反应、确立平等理念   文/张明观   内观禅是释迦牟尼佛亲自修证悟道一生弘扬的佛法。在阿含经中,佛陀亲证是观察觉悟十二因缘而得道的,佛陀第一次介绍佛法,讲苦集灭道谛时,...。当下悟知难受与愉悦的特性都属无常。如果对这两者都不起习性反应,这个现行就不是无明缘行,而是慧明缘行,十二因缘其中一个的环节便能得到消解。这内观禅如电灯开关,一打开就满室平等性智光明照耀,原来室内的...

    张明观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9021291556.html
  • 放生必要知识——各种常见动物的生活习性

    放生必要知识——各种常见动物的生活习性 1.蚯蚓的生活习性 蚯蚓是喜温、喜湿、喜安静、怕光、怕盐、怕单宁味的夜行性环节动物。白天栖息在潮湿、 通气性能良好的土壤中。栖息深度一般为10~20... 2.田螺的生活习性 田螺是腹足类软体动物,喜栖息于冬暖夏凉、底质松软、饵料丰富、水质清新的水域中,特别喜集于有微流水之处。田螺届杂食性,摄食水中的微生物和有机物或水生植物的幼嫩茎叶等。田螺喜夜间活动...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71776357.html
  • 如本法师答:五戒中的第四条妄语戒,虽受了戒,由于习性带动,假使不知不觉,突然间说出,因而破戒时,如何补助?

      如本法师答:五戒(梵语panca silani)中的妄语戒,分为三大类:大妄语、小妄语、方便妄语。最重要的是犯大妄语罪,大妄语具备五个条件,即构成重罪不可悔:   一、所向是人—对人...

    如本法师

    佛学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2480412411.html
  • 李炳南答:‘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一个极‘正比’的因果定律,何以佛学之因果反成极‘反比’呢?若然,即前生种下‘杀人’的种子,今生仍应结出‘杀人’的种子,才对。何以反结出‘被杀’的种子来,在‘习性薰染’上如何解释?又前生‘富贵’今生仍应‘富贵’才对,正如白种人,生出来的也是白种人,今何白种人反生出黑种人来,这岂不破定律了吗?(张弓)

    问:‘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一个极‘正比’的因果定律,何以佛学之因果反成极‘反比’呢?若然,即前生种下‘杀人’的种子,今生仍应结出‘杀人’的种子,才对。何以反结出‘被杀’的种子来,在‘习性薰染’上如何解释?又前生‘富贵’今生仍应‘富贵’才对,正如白种人,生出来的也是白种人,今何白种人反生出黑种人来,这岂不破定律了吗?(张弓)   李炳南答:‘因果’之理,极其精微,从简单言,亦含有变化及反应两义...

    李炳南

    |析疑|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2434213055.html
  • 范古农答:唯识学中所谓性境独影及带质境者,于儒书中有无相当之名称以配合之。再者无记性之性字,是否与性相近也之性字相当。

    问:唯识学中所谓性境独影及带质境者,于儒书中有无相当之名称以配合之。再者无记性之性字,是否与性相近也之性字相当。   范古农答:三境在儒书中恐无相当之名,因儒书中无如此观察者。无记性之性,乃习性非本性,与性相近之性不能相当。

    范古农

    |范古农|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06555012713.html
  • 如本法师答:学佛如何寻找适合自己的法门,因而一门深入?

      如本法师答:三藏教典浩瀚如海,义理堂奥,艰深无比,毕竟,法法皆是觉悟之法,学佛欲一门深入,首先应深入教理,通达佛陀解脱之道,生死流转如何!涅槃还灭如何!各宗各派应深入理解一番,而后,按个人习性根机,在契机契理之下,方可一门深入,直修无疑,如是渐断无明(梵语avidya),渐增法身(梵语dharma—kaya),勇往直前,一路涅槃门。

    如本法师

    佛学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4412112533.html
  • 理并重

    下一世就对经论十分熟悉。如果再下一世,我们生长在不同的环境之中,我们的个性也会随之而多样化及复杂化。所以,我们多生多劫以来,因习性不同而轮回在六道之中,每个人因缘不同,个性不同,有时习性会潜伏在内心中不易察觉,有时则展露于外。  因此,在修行过程中,根性是个很重要的问题,每个人习性不同。所以我们要针对自已的习性,循著自已的根性,适度调整自已的生命。要如何调整,就要从理和事这两方面下手。  理是一种...

    惠空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13552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