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321篇,用时3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如本法师答:菩萨行六中,为什么称如盲,般若为导,为何如此说?

      如本法师答:六万行是菩萨修证佛道的阶梯,六圆满,就是佛道之圆满。   六就是布施(梵语dana)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梵语dhyana)、智慧(般若)是也。为什么称前如盲,般若为导...不得其门而入,多费周折,始终无法证成菩提。   如足,般若如眼,有足无眼易失事,有眼无足不成事,有足有眼登彼岸,无足无眼处忧戚。 ...

    如本法师

    佛学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2384012198.html
  • 徐恒志答:什么叫六?六中,前如“足”,后一度如“目”,是什么意思?

    问:什么叫六?六中,前如“足”,后一度如“目”,是什么意思?  徐恒志答: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称为六。因依此而修,能息烦恼妄想,生死苦海。但前正像足的运行,全靠后一度——般若慧目的指引,否则方向错误,岂能超度茫茫业海!

    徐恒志

    |佛|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4461711348.html
  • 如本法师答:何谓‘福慧’庄严?

      如本法师答:指福德与智慧之圆满,佛已达到福慧圆满者。菩萨发心成就无上佛道,自初发心,勤修六万行,具足所有之福德,能显现法身,谓之福德庄严,修习正智见,净尽无明,能显现法身,谓之智慧庄严。六中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等为福德庄严。第六般若为智慧庄严。菩萨一切之万行,皆摄在此二者也。   涅槃经云:‘二种庄严:一者智慧,二者福德,若有菩萨具足如是二种庄严者,则知佛性。&

    如本法师

    佛学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2304912182.html
  • 如本法师答:何谓“二种资粮”?意义何在?

      如本法师答:即是福德资粮与智德资粮。福德资粮是布施(梵语dana)、持戒(梵语sila)、忍辱(梵语ksanti)、精进(梵语virya)、禅定(梵语dhyana)等之善根功德,亦即六中之前,智德资粮是由修习正观所得的妙智,亦即六中之最后一度。   这两种资粮是行菩萨道所必须广修,福德圆满与智慧圆满,即是菩萨道的圆满,菩萨道的圆满就是佛道的圆满,是故称佛为福慧两足尊。

    如本法师

    佛学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4174512464.html
  • 济群法师答:六的建立有什么依据吗?

    济群法师答:   佛教法门的设定,确实是有根据的。六,属于菩萨道的修行内容,通过这些修行成就佛陀的悲智两大品质。因为成佛并非成就外在的什么,而是慈悲和智慧的圆满成就。   六中的前,主要是成就福德,而第六度则侧重于成就智慧。当然,这并不是绝对的,其中也有一些交叉的内容。所以,六法门的设定是有依据的。除此而外,佛教中还有四谛、三十七道品、三无漏学等修学内容。对于不同众生,佛陀设定了...

    济群法师

    的建立有什么依据吗?|济群法师

    http://www.fjdh.cn/fjask/2009/05/10091977898.html
  • 徐恒志答:明心见性,彻悟根本,好像也不管用,生死关头仍难透脱,是吗?

    问:这样看来,明心见性,彻悟根本,好像也不管用,生死关头仍难透脱,是吗? 徐恒志答:不!人们依于般若正智而明悟本具的光明性体,这是学佛的根本。所以菩萨六万行,都以般若为先导,若无般若,莫非世间有漏善法,不名为。但众生根性千差万别,故佛随机施教,开示了无量法门。在无量法门中,学人必须自谅根性,择一专修。总的说来,专仗自力为难,兼仗他力为易。例如净土法门就是称为三根普被的、得他力加持的特别...

    徐恒志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12/15513794729.html
  • 未发菩提心修大乘法密法均非菩萨行

      如果经由精勤修习而生起了真实无伪的菩提心,那么即使只布施乌鸦一口饭食,由菩提心摄持,也能算是菩萨行。相反,若无菩提心,纵然将充满三千大千世界的珍宝用来布施,也不算菩萨行。   如同以上布施那样,波罗蜜多乘其余戒、忍、进、定、慧等以及密乘修持本尊、气脉、明点等(即波罗蜜多乘及密咒乘的所有修行),若无菩提心摄持,均非菩萨行。   例如,以前有位贡巴瓦格西,自诩禅定功夫高深,可以入定...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

    菩提心|大乘|密法|菩萨行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7/14174427066.html
  • 从三论学认识“权实”二智意义

    入于空寂行。”这种行空不证,涉有不著的善巧妙用,就是诸佛菩萨的“方便智”。三者,般若为实,为方便。这是根据六说明权实二智,六为方便,第六为实智。因为般若的功用在于解空,空为诸法实相而般若能解,故名为“实”。前为行有,行有所以名为“方便”。“行有”所以称权者,是因为缘起诸法皆是虚幻不实,为众生权善分别,从这种方便善巧的意义而言,所以称为“权”。四者,般若照空为实,知空亦空,能不...

    理净

    |佛学论文|因明|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10946694.html
  • 修学三种般若

      佛法特重般若。前说菩萨所修的六度法中,最后一度就是般若。般若华语译为“智慧”,譬如人的眼睛;其它如行路的脚。如果没有般若的慧眼为前导,那么所修的功德,都如盲人行路,不但容易行入歧路不能...文字般若。   第二、观照般若,是观察诸法事理的智慧。对于人生社会一切事理,加以深刻和观察,分析、体验,而能辩是非,别邪正,从而实践修行的智慧。大智论说:“从初发心求一切种智,于其中间,...

    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 中国佛学院

    |般若|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08/181611221.html
  • 修学三种般若

    佛法特重般若。前说菩萨所修的六度法中,最后一度就是般若。般若华语译为“智慧”,譬如人的眼睛;其它如行路的脚。如果没有般若的慧眼为前导,那么所修的功德,都如盲人行路,不但容易行入歧路不能到达...般若。   第二、观照般若,是观察诸法事理的智慧。对于人生社会一切事理,加以深刻和观察,分析、体验,而能辩是非,别邪正,从而实践修行的智慧。大智论说:“从初发心求一切种智,于其中间,知诸法...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242843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