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4篇,用时2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佛教的福田

    的善,得不到心中想要的回报,还会生起嗔恚嫉妒、忧悲苦恼之心,完全已被自己尚未降伏的贪嗔痴等魔军占据了心田。  《摩诃止观》提到:“若能了达安忍则开佛知见。……住忍辱柔利善顺,而不卒暴心亦不惊,是名安...

    心 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25948296.html
  • 法华经安乐行义记卷上

    ;法空以为座,是摄善法戒。如是三戒,初即法身安,次即解脱乐,后即般若行也。言“忍辱”者”,住忍辱故安,而不卒暴故乐,观诸法实相故行。言“精进”者,不为六道生死、二乘涅架所动故安,体教人理、理无所受故...亦观一切众生,皆如大菩萨善知识想。   此二句释上“忍辱”句。言“大菩萨”者,深行菩萨也。云何深行?谓行与不行而无有二。众行休息,故名忍辱。无量功德从中道生,故名。是故名住忍辱安也。“善知识”者,...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403964545.html
  • 大日经中“阿阇黎”所具备条件

    庄严大曼荼罗王。乃名深行阿阇黎。   (十)其性调柔离于我执:   此我执。梵本作灌顶字。阿阇黎相传云。此字义不相应。当云离于我执也。其性调柔。即是安住传教威仪住忍辱。柔和善顺而不卒暴。虽种族色相...无所不为。今行者净治此心。一切粗矿尽故。随巧慧之手无所不为。故能住忍辱随缘应物。又诸佛菩萨法门中入道。犹如上族。诸天龙鬼法门中入道。犹如下族。即以此身。作大日如来尊特相海。犹如色貌第一。望不能作者。...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8/22590088318.html
  • 法华经安乐行义记卷下

    也。言“前二忍,名破无明烦恼忍”者,善顺真谛,从初发心至金刚顶,圆伏五住,不违实相,不起二边心,休息众行,即经所谓“住忍辱柔和善顺”也。言“亦名圣行忍。圣人行处,故名圣行”者,安于俗谛,为一切所归,...观诸法如实相,亦不行不分别,是名菩萨摩诃萨行处。  此即《安乐行品》初安乐行文。  云何名为住忍辱?略说有三种忍:一者众生忍,二者法忍,三者大忍,亦名神通忍。  此一节标三忍名,以释“住忍辱”句。此...

    周叔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54265300.html
  • 菩萨戒的重点及其人间性

    安乐行品》便说到,菩萨除了住忍辱,不暴不惊,观诸法实相而不分别之外,也不宜亲近国王、王子、大臣、官长、不亲近外道梵志、不造世俗文笔赞咏外书,不蓄猪羊鸡狗,若入他人家中,不与小女、处女、寡女共语。(15...   事实上,佛陀为僧众制戒,乃是应时应而作适当的规定,例如《五分律》卷二十二,佛陀曾说:“虽是我所制,而于余方不以为清净者,皆不应用;虽非我所制,而于余方必应行者,皆不得不行。 ”(2) 此在...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83351818.html
  • 佛教文化发展基本要素

    无缺无余,是般若波罗密多-究竟涅槃,即彻底具足。经云:智人调心并调身,愚人调身不调心。  凡有思想的人,为人生的开拓而不断的努力,不断的追求,寻求那自在解脱的安乐,法华安乐行品教示:住忍辱故安身,而不卒暴故心乐。不动名安,无虑为乐,法华安乐行品:“菩萨摩诃萨,住忍辱,柔和善顺,而不卒暴,心亦不惊”。进而归源固本,无量妙慧之展开,亦须赖柔顺安乐之心以发挥人生之大行径大事业。而人类文化之最高领域...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73956468.html
  • 慧思禅师之法华三昧

    种慧,佛眼清净。"83  慧思大师在总释了"安乐行"的意义后,又特别解释了"菩萨摩诃萨行处",即《法华经安乐行品》中所说的:"(云何名为菩萨行处?若菩萨摩诃萨)住忍辱,柔和善顺而不卒(猝)暴,心亦...安乐行。故此,思师对此品情有独钟。可以说,《安乐行义》的形成,与慧思禅师个人的人生经历息息相关,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字里行间无不透露此信息,故对佛教的一些概念都有其独特的透彻诠释。比如在解释"住忍辱"...

    可 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342462664.html
  • “忍辱”之佛学辞典解释

    。法华经安乐行品曰:‘菩萨摩诃萨,住忍辱,柔和善顺,而不卒暴。’  【忍辱草】  (植物)生于雪山之草名。涅槃经二十七曰:‘雪山有草,名为忍辱,牛若食者,则出醍醐。’  【忍辱经】  (经名)...堪忍外在之侮辱、恼害等,亦即凡加诸身心之苦恼、苦痛,皆堪忍之。据瑜伽师论卷五十七载,忍辱含不忿怒、不结怨、心不怀恶意等三种行相。佛教特重忍辱,尤以大乘佛教为最,以忍辱为六波罗蜜之一,乃菩萨所必须修行之...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75439874.html
  • 论怎样做好一位出家人

    住忍辱,柔和善顺,而不卒暴,心亦不惊,又复于法无所行,而观诸法如实相,亦不行不分别,是名菩萨摩诃萨行处。”做为出家人我们主要的“工作”就是如法修行,修行就是修正自己不好的习气,把不好的修改过来,才...历史了,传到中国后,汉佛教分出了八大宗派(天台、华严、唯识、三论,禅、净、律、密),主要是为了众生在修行中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法门修持,八宗的目的都是为了让众生解脱证悟。  佛教虽然有八宗,但其目的是一致...

    久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74960693.html
  • 法藏碎金

    所得功德。(不受不贪分第二十八)   《妙法莲花经》  文殊师利:云何名菩萨摩诃萨行处。若菩萨摩诃萨,住忍辱,柔和善顺,而不卒暴,心亦不惊。又复于法无所行,而观诸法如实相,亦不行,不分别,是名菩萨...   《藏菩萨本愿经》  复次,观世音:若未来、现在诸世界中,六道众生,临命终时,得闻藏菩萨名,一声历耳根者,是诸众生,永不历三恶道苦。何况临命终时,父母眷属,将是命终人舍宅、财物宝贝、衣服,...

    徐恒志 辑

    |徐恒志|六度|菩提心|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08/204124769.html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