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32篇,用时13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静波法师:维摩诘经讲义二-佛国品第

    佛国品第   前面已经叙述说,此品中释迦牟尼佛在毗耶离城外庵罗树园与众集合,长者子宝积说偈赞佛,佛陀于是告诉宝积:“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ldquo;佛国品”。况且“佛国品”中有“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可见心为万行之主,所以佛国品在众品之先。   经文:如是我闻,一时...

    静波法师

    维摩诘经|般若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12/22433819464.html
  • 佛教能净化心灵

    布施去转化贪欲心,以慈悲去转化怒心,以智慧去转化愚痴心。佛教认为,"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大乘起信论》),又说:"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维摩诘所说经?佛国品第》)因此,要建设一个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政治制度、不同文化传统、不同宗教信仰、不同种族之间和睦相处、持久和平的世界,那么佛教净化心灵的教义是很值得重视和借鉴的。  在中国佛教中,特别是在中国禅宗的...

    楼宇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74666030.html
  • 敦煌遗书中的《维摩诘所说经》及其注疏

    气不同。”⑥(四)、夜43号,首尾均残,存64行。所疏为《佛国品第》至《弟子品第三》。体例与前3号相似,是否同疏待考。本疏未为我国历代大藏经所收。   六、《维摩经义疏》,又名《...;、“末”两部分,故又作八卷。敦煌遗书存二号:()斯2688号,首尾均残,属卷本之后部分及卷末之前部分,所释为鸠摩罗什译《维摩诘所说经•佛国品第》。(二)北吕...

    方广锠,许培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15650984.html
  • 古梵密教

    意义上之护摩,乃系宇宙意义上之护摩。  故,〝天口圣大护摩〞即古梵密中国汉传密宗──圣密宗金刚禅佛教之大智本行。  【注2】《佛说维摩诘不思议解脱法门经》佛国品第  【注3】《佛说维摩诘不思议解脱法门经》佛国品第  【注4】《佛说维摩诘不思议解脱法门经》佛国品第  【注5】《佛说维摩诘不思议解脱法门经》佛国品第   古梵密教 圣大护摩(6)  金刚红净 撰  佛梵护摩 圣梵密语  古梵密...

    圣大护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34749848.html
  • 中国佛教净土思潮的演变与归趣

    体,故令杂行众生同视异见。异见,故净秽所以生;无方,故真土所以形。若夫取其净秽,众生之报也;本其无方,佛土之真也。岂曰殊域异处,凡圣二土,然后辨其净秽哉?(注:《注维摩诘经》第1卷〈佛国品第〉,《大...,净秽是众生的不同报应,是心的不同影响,并不是真正有净秽二土或凡圣二土的对立和区别。  僧肇又说:  夫行净则众生净,众生净则国土净。(注:《注维摩诘经》第1卷〈佛国品第〉,《大正藏》第38卷,第...

    方立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23442364.html
  • 楼宇烈:佛教的和平精神

    嗔怒心,以智慧去转化愚痴心。   佛教认为,“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大乘起信论》)又说:“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维摩诘所说经•佛国品第》...度人”,以至发愿有众生得不到超度誓不成佛,贯穿着一种伟大的慈悲精神。慈悲体现为一种同情和怜爱。按佛教经典本来的解释,慈与悲是分别从两个不同方面来体现佛教的同情和怜爱的,慈是给予快乐,悲是除去痛苦。如...

    楼宇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83339171.html
  • 世界佛教论坛论文:佛教的和平精神

    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维摩诘所说经·佛国品第》)因此,要建设一个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政治制度、不同文化传统、不同宗教信仰、不同种族之间和睦相处、持久和平的世界,那么佛教净化心灵的...”到“度人”,以至发愿有众生得不到超度誓不成佛,贯穿着一种伟大的慈悲精神。慈悲体现为一种同情和怜爱。按佛教经典本来的解释,慈与悲是分别从两个不同方面来体现佛教的同情和怜爱的,慈是给予快乐,悲是除去...

    楼宇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85939203.html
  • 论佛教的和平精神

    所说经?佛国品第》)因此,要建设一个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政治制度、不同文化传统、不同宗教信仰、不同种族之间和睦相处、持久和平的世界,那么佛教净化心灵的教义是很值得重视和借鉴的。   在中国佛教中...进程中,从“自度”到“度人”,以至发愿有众生得不到超度誓不成佛,贯穿着一种伟大的慈悲精神。慈悲体现为一种同情和怜爱。按佛教经典本来的解释,慈与悲是分别从...

    楼宇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61461222.html
  • 《往生咒》与人间佛教

    门线,根本不容解释和思虑。若不相应,好整以暇,去对方门线何只“十万佛土”。  往生净土大旨,在于启迪人的善心。净土非相,即我心是。“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维摩诘经·佛国品第》...《往生咒》与人间佛教  (美)郑僧  提到《往生咒》,一般人望文生训,以为只顾死人,不顾生人。这种理解是不正确的!《往生咒》异译本包括《阿弥陀佛说咒》(《大正藏》第369,《续藏经》第一编第一册)...

    (美)郑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084563387.html
  • 唐五代禅宗修习的典籍——以敦煌写本《六祖坛经》为考察范围

    念时所引。按,吴·支谦译《佛说维摩诘经》卷上〈佛国品第〉:[童子宝事即于佛前以偈赞曰……经道讲授讲法王,以法布施解说人。法鼓导善现上义,稽首法王此极尊。……](13)鸠摩罗什译《维摩诘所说经》卷上〈佛国品第〉:[于是长者子宝积,即于佛前以偈颂曰……法王法力超群生,常以法财施一切。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14)玄奘译《说无垢称经》卷〈序品第〉:[尔时,宝性即于佛前,右膝著地,合掌...

    张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101862540.html
上一页123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