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20篇,用时22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考证佛教世界观真理性系列之三

      佛有法眼人不信,   肉眼凡胎如何识。   信愿行果弘正法,   考证法眼有此篇。   作为考证佛教世界观系列文章,本文将用自然科学中常用的逻辑实证和经验实证的方法,验证释迦佛真的具有...   在前文中,我们以佛教世界观为指南,对人自己进行了重新认识并对物质概念进行了重新定义。在此基础上,我们得到了一些原理,并对“真空”进行了重新认识,发现“真空”和空间是由物质所构成——我们称构成“...

    赵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333281696.html
  • 讲座—陕西省西安市雁塔论坛举办《皈依的利益》讲座

    2009年12月27日下午,陕西省西安市雁塔论坛举办了《皈依的利益》讲座,广东省岭东佛学院讲师宽江法师应邀主讲。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副教授李海波博士主持。 宽江法师从佛教世界观开始谈起,综合显密、融汇顿渐。他认为宇宙是“无始无终”的,没有起点与终点,因此无所谓宇宙的起源与创造之说。佛教对宇宙的诠释有“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之说,每一个有情众生,依着自己迷悟的深浅,而能显现出不同的...

    佚名

    |佛教慈善|

    http://www.fjdh.cn/bnznews/2009/12/07295196189.html
  • 蕅益智旭沟通儒佛的方法论探究

    会通儒佛的成效。智旭以佛理诠解儒书,以心学沟通儒佛,复以佛教世界观定位儒学价值,在在显示清楚明确的佛教立场,儒者不可即以智旭之作理解儒学,因为注解所依之义理皆即是佛学,智旭之作真有教化作用者首在于引儒...可以佛教世界观为共同基础而会通儒佛,也可以稍退一步而沟通儒佛,但是儒学就绝不可能在义理上会通儒佛,固然亦可在儒学义理基础上沟通儒佛,那也将仅只是一些伦理德目上的表面沟通,一但会通义理,儒学两仟年来所...

    杜保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3345534.html
  • 20世纪俄罗斯的佛教

    佛教世界观中的地位》(1983)等文章。70年以后,为了与美国对伉,前苏联对东南亚的上座部佛教研究加强,像佛教与国家政治关系、民族解放运动中的佛教等等都是学者研究的重点对象。此外,对支度支那各国的佛教...  这是一个地跨欧亚两洲的国家,在其边疆贝尔加湖地区,生活着属于蒙古人种的布里亚特人、卡尔梅克人和图瓦人,这些民族都信奉藏传佛教。17世纪沙俄官员上书给沙皇的奏折和18世纪一些探险队的报告对藏传佛教...

    黄夏年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60044824.html
  • 陈音如:禅贵践行

    实践证实佛教世界观、人生观。   由此可以看出,对佛教的真正尊信,不能停留在对佛教知识的了解上,也不能停留在对佛教道理的知性理解上,最关键的是通过自身的修行实践,证悟佛教真理。可以说,修行证悟是佛教的生命所在。禅宗直接以见性成佛为目标,更直截了当地反对把佛教世界观、人生观当作知识、理论来学习、研究,主张以全部的知、情、意投入到佛教的践行中,使佛的知见成为自己的知见,自己的生命化为佛的生命。因而,...

    陈音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53240437.html
  • 集合众缘,共同加强佛教文物保护

    佛教世界观的根本就是“因缘观”,而“众缘和合”正是佛法提倡善法和合的根源。在佛教看来,我们的这个世间是普遍联系的,一切对于其他人所进行的负面行为,最终都会作用到我们自己身上,因此无论是从自身与他人的角度...  为积极配合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增强各地佛教寺庙文物保护意识,提高文物管理水平,同时也为筹备在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期间举办的“神州佛缘——中国佛教寺院文物展”,国家宗教局、国家文物局和中国佛教...

    佚名

    |佛教|

    http://www.fjdh.cn/bnznews/2008/03/11461121786.html
  • 借鉴佛教智慧 促进身心健康

    做法,蕴藏了爆发心理危机、精神疾病的可能性。佛教世界观中有着极其深刻而丰富的人生目的与意义的讨论,可以帮助人们对其生存处境、终极意义有更进一步的理解。 价值超越。德国哲学家雅士培(Jaspers)在...负担,减少心理疾病的发病率,还得在自己本土文化中找寻“灵丹妙药”才行。佛教可谓是中国古代最完善的“心理科学”,其中一些调养心理的方法,如今仍旧值得人们借鉴。 止欲知足。此为佛教根本教法。《四十二...

    佚名

    |佛教观点|佛教|心灵危机|智慧|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6335480494.html
  • 借鉴佛教智慧 促进身心健康

    思考这一类容易引发最深刻焦虑的问题。这样一种“鸵鸟式”的做法,蕴藏了爆发心理危机、精神疾病的可能性。佛教世界观中有着极其深刻而丰富的人生目的与意义的讨论,可以帮助人们对其生存处境、终极意义有更进一步的...  借鉴佛教智慧 促进身心健康   千岩   统计显示,近10多年来,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增大,中国精神类疾病患病率有大幅上升趋势,特别在城市中,“每6个市民中就有一个患有精神疾病”,其中最...

    千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093680786.html
  • 初期佛教的禅观与念佛

    的神通。他觉悟的是十二因缘、四谛八正道。也就是说,释迦牟尼所注重的是人生的终极,是解脱生死的道理。这说明从佛教创立开始,释迦牟尼就自觉地把瑜伽禅观当作为建立佛教理论、佛教世界观服务的一种手段,一种方法...建立佛教世界观上下工夫。   《长阿含》中有一部《种德经》,讲述释迦牟尼在瞻婆城与种德说法,主张只有坚守戒律,人才能增长智慧;同时,正因为具备了智慧,人才能坚守戒律。戒能净慧;慧能净戒。就好比人的左右...

    方广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05760881.html
  • 慧能无念功夫的实践方法

    目标,是不论各种行住坐卧的形式变换的。就佛教世界观而言,事实上形成生命型态的关键力量在于心念的驱动,因此改变生命能量型态的关键方式也仍是在于心念的驱动,一切身体活动的目的都是心理活动的意义,而不是身体...品第四>   二、慧能由唯识学知识为进路说功夫实践的方法   唯识学以作为认识活动的对象的意义说明佛教世界观佛教世界观中的一切法的意义是人存有者的认识结构以及认识结果,一切法最广义地说是一切的存在。...

    杜保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92654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