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珍惜每一秒法缘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这是汉传佛教禅宗常说的一句话,其实不仅禅宗提倡这一说法,我们藏传佛教也是要从生活中脚踏实地的来修行。它不只是要我们在生活中体悟空性、...的木板孔口时,才会获得投生人道,这么难得的人身都被我们所拥有,又有这么大的福报得遇佛法仍在世间,还有三宝化现的善知识教育引导,如此的殊缘若不加倍珍惜,岂不是空耗了大好时光吗?愿我们都做一个乘船远航至宝...
日藏嘎瓦仁波切著
|修行|生活|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03/1405168573.html
-
(1)珍惜每一秒法缘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这是汉传佛教禅宗常说的一句话,其实不仅禅宗提倡这一说法,我们藏传佛教也是要从生活中脚踏实地的来修行。它不只是要我们在生活中体悟空性、体悟大...孔口时,才会获得投生人道,这么难得的人身都被我们所拥有,又有这么大的福报得遇佛法仍在世间,还有三宝化现的善知识教育引导,如此的殊缘若不加倍珍惜,岂不是空耗了大好时光吗?愿我们都做一个乘船远航至宝山满载而...
日藏嘎瓦仁波切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50752624.html
-
出家;出家出烦恼家,烦恼家不出空出家。因此出家要具足如是正见,方不失出家本怀,不负四重恩是也。
出家人托钵意义何在?这是佛制之乞食法门,日中一食,充饥之法,正意味佛法不离世间觉的写照,修行不得脱离五欲...力行度人利他履行菩萨四摄法,布施(梵语dana)、爱语、同事、利行;实践菩萨四无量心慈悲喜舍,胸怀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愍念四生六凡,无一不度,如一众生不成佛,终不于此取泥洹之本愿,是名出家人法。
...
佚名
佛教常识
http://www.fjdh.cn/fjask/2009/05/11032077247.html
-
对佛教的发展提出了前瞻性的见解和建议。
在9 日上午,禅修团成员再次与明海大和尚进行了愉快地交流,其间不时引起阵阵掌声与笑
声,学员们争相畅谈体会说,佛法不离世间觉,回去之后,更要做好本分...离世间觉 , 离世觅菩提 , 犹如觅兔角 ! '我们就是在世间,谈不上离开不离开,包括出
家人。所不同的是,我们以前在黑暗中摸索,现在我们有了眼睛。有了正确的见解,我们就有了光
明。有正见的光,...
柏林禅寺
|柏林禅寺|复旦大学|明海法师|王雷泉|
http://www.fjdh.cn/bnznews/2006/07/1859324834.html
-
避免。按照大乘佛教的原意,“佛法不离世间觉”,以前所谓的苦修、远离世间那都是因为不得已。
其实,佛教在发展过程中,其生存方式也会根据现实而发生一些变化。最为著名的莫过于,印度僧人“乞食”的生活方式,在中国不再是僧人的生存基态,禅宗甚至提倡“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这些改变也渐渐地被世人所接受,并不影响佛法慈悲渡世的理念继续发展。”俞学明说。
少林寺方丈释永信亦在选择发展道路时说:“在走过了...
佚名
|佛教|宗教信仰|少林寺|释永信|
http://www.fjdh.cn/wumin/2009/03/16190536411.html
-
「佛法不离世间觉」。笔者认为这些“怪异”的修行者,因思想的偏差而导致行为上的错误,实在是可惜,可悲呀!
“慢”是属于一种烦恼,对修行者而言,是一种障碍而无法解脱。那“慢”是什么呢?印顺导师在《摄...我们应该要如《金刚经》所说:「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做慈善事业,修福报,固然是好事;但往往没有真发心,而导致庸俗化。一切以个人利益为前提,而不是真正与佛法相应来利益众生。佛法是平等,而不...
长清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72245049.html
-
开幕时应大众之请,说心经九日,显第一义无量生盲众生,闻之尽开慧眼,反之若一翳在眼,即使天花乱坠也是一丝未解、手忙脚乱。古德云:“尽大地是沙门一卷经,尽大地是沙门一只眼”“佛法不离世间觉”。是故,说...克深聆法要,乃将心、色二法来加以分析,误以为若令觉知保存决不能舍此色身,然而知觉究竟从何而来,心脏吗?脑筋吗?都不是!佛法中惟强假以名是从不可名相而生,既不可名相当知体是空。是故,盲者若无深入了解佛法真...
黄书玮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10052100.html
-
怎么看周围的人与事,怎么觉得都与我格格不入。我也知道“佛法不离世间觉”,但正是想日后能从容游弋于世与出世间,我才想最好现在还是能再回学院好好专一闻思修,为将来达到这个境界打好基础。要不然,整天在俗务中...正果。于是我们娘仨立即同日皈依佛门,开始诚信佛法。我们还在佛前共同许下即生成就、往生西方净土的誓愿。不久,一生饱受磨难的母亲去世,这让我更加感到生命的无常。仔细想来,那令无数人贪著不尽的生命,不就是呼吸...
索达吉堪布 编著
|学佛|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8/1042485434.html
-
,就是佛法不离生活,佛法不离世间觉,世间觉就是生活的解脱。
请问临病关怀和临终关怀那个重要?我们要如何去关怀?
其实,临病关怀与临终关怀都是一份慈悲心的启用。病也要关怀,终也要关怀。终应该...才能用佛法的力量,让众生走的更好!
请问诵经者不了解经的意义,但很虔诚地诵,这样有效吗?
如果虔诚诵经应该有一定的效果。什么效果呢?如果他不懂其意,不识字,或者没有那么多的智慧去领悟,只要...
佚名
|采访|
http://www.fjdh.cn/bnznews/2008/02/07553820893.html
-
:虽然佛法出世理论,相对于世间学问来说,是高不可攀的,但“佛法不离世间觉”,佛法的出世修证,同样可以不离世间、即世间而修出世法,这就是佛门常言的“烦恼即菩提”、“红尘与净土不二”、“心净则佛土净”的...证涅槃、菩提二果。如此说来,佛法心性说与修证的要点,似乎是第七、第八识,而非前六识,这与心理学中意识的重要性相比,显然是不相称的。其实,这种认识,同样是个误区,是由对佛法修证中前六识特别是第六意识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81950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