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74篇,用时289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佛法人间,菩提向心求

     《华严经·十回向品》   佛法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正见名出世,邪见名世间;邪正尽打却,菩提性宛然。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般若品》   自行之权,即自行之实。如一切...佛法不异世间法,世间法不异佛法佛法世间法无有杂乱,亦无差别。   《华严经·十行品》   世间、出世间为二,世间性空,即是出世间,于其中不入不出,不溢不散,是为入不二门。   《维摩经·入不二法门...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20744273.html
  • 僧 团

    欲贪、嗔恨、无知显示出来并定出消除之的修道次第,令明显的或隐晦的三毒逐渐消除。探究实际事物的态度,也将对与解脱无关的形而上理论逐渐褪去兴趣与追求。  僧团的存在,表征著佛法人间,表征著佛弟子有个归依处...团组织方式,并没有跟随著佛法传到中国而落地生根,这个缺憾使僧团的功能中国无法达成,佛法的根一直无法透过僧团的运作而深植于中国,所以,中国虽然曾有过隋唐佛学的热闹时期,而终归要消散沉寂,显现法脉的脆弱性...

    张慈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80053009.html
  • 人间佛教的再认识

    已为海峡两岸汉传佛教所认同(也包括世界各地汉传佛教),可以说,目前已成为汉传佛教的主流,而且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当今的人间佛教已经不仅仅是“佛法人间”的概念,而是要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为众生服务,为社会服务,为创建和谐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但是,为人类社会作出贡献的同时,人间佛教必须提升自身的品格。因为,没有文化品位和素质的宗教是没有前途的。如果不强调佛法慈悲济世的精神和它的超越性、出世...

    慧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161955272.html
  • 第二届中国弥勒文化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今天特别值得我们重视,并加以新的诠释:  第一,强调即心是佛,佛、菩萨就现实人间,不在远离人间的彼岸。这正是“人间佛教说”强调的佛法人间的现实主义的思想。  第二,劝人节制贪欲,对人宽容,以“宽却...第二届中国弥勒文化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教授 杨曾文  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诸位领导、诸位学者和朋友们:  值此布袋和尚圆寂1090周年、太虚大师圆寂60周年之际,...

    杨曾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33365806.html
  • 人间佛教之省思——台湾如石法师

    解脱,但仍未成佛。所以,成人只是成佛的基础或必要条件而已。   “人间佛教”的倡导者,经常引用《中论·观四谛品》:“若不依俗谛,不得第一义”(109),和《坛经》:“佛法世间,不离世间觉”(110...”;(112) 它为宇宙全体的-一个生命层次而存在。释尊出现人间佛法人间弘传,但却不是人间的专利。我们不能硬“将佛法割离余有情界,孤取人间为本”;以人间为本位的佛教,仍然必须妥善建立“十方世界...

    台湾如石法师

    |人间佛教|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2/2011523063.html
  • 善缘喜结 好运巧逢——读《普门学报》随笔三则

    ,正是泛舟驶进智慧大海的自然通道。能够人欲洪流中驾轻就熟,扶弱济贫,激发生命智慧,增益文明价值,这才是人间佛教无彼岸的在世本质,生活禅定不偏枯的现代意蕴。  三、佛学非绝学  既然佛法人间,不离世...绝学,甚至一定要以梵文佛经作为引证校勘的蓝本。这种研究典范,极易造成错觉,彷佛真正的佛法就沉睡古老的文献里,等待学者去发掘。  作为直面生命潜能、对治生存焦虑、化解人间冲突、张扬人生意义的人间佛学,...

    祁润兴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51967677.html
  • 犹有慈云庇人间――记重庆慈云寺方丈惟贤老法师

    却妄以为佛法人间,乃是教人不要出离,以致于身虽出离,而心不出离,实在是大谬也。  我因五月份去了趟韩国,参访了韩国的一些寺庙,有两个深刻的感受,一是韩国的佛教仍秉承大唐古风,注重真修实学,不做佛事...长老高兴地说:“我到韩国去参访时,见到韩国的文化部长,他跟我说了一幅对联,叫做:佛音广扬三千界,法水奔流五大洲。佛法人间嘛,有人的地方就会有佛法,有苦难的地方就会有法音。”  正是:佛法人间,世出...

    廖自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80250426.html
  • 精神品格亟待提升:访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杨曾文

    主义风格,主张佛法人间,佛与众生没有根本差别,所谓“佛是自性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佛即是众生;自性悟,众生即是佛”;“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故名禅定”;“平常心是道”。从而把禅定扩大到...是中国佛教的三大优良传统之一。举办世界佛教论坛,有助于国际间南北传佛教和中国两岸四地的佛教文化交流。友好聚会谈论世界大事,达成共识,这是佛教界空前的盛事和大好事。   北京采访全国“两会”还剩最后...

    大公报

    |佛教文化研究所|杨曾文|

    http://www.fjdh.cn/bnznews/2006/04/1047283556.html
  • 戒律——平凡中的不平凡

    。   佛法人间,戒律的制定有其时空的背景。 佛陀初转法轮,比丘们如实知见色、受、想、行、识等诸法一一皆是苦、空、无常、无我,心不染著,即能自知自证涅槃寂静,离生死苦,得自在解脱,可说是提起便行,...佛学知识、形式化的仪轨唱诵和刻板而缺乏生机的枯禅之中。戒律的修持上,不是死守教条,忽略戒律的精神,就是荒废戒律,染著世俗的欲乐。如何才是戒律的中道如实正见呢?   佛法中,戒定慧三学是最根本的...

    黄国达

    |戒律|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5/0043214068.html
  • 人间佛教之省思

    单指人或人间而已。人的佛教,充其量只能作为以人为本位的佛教的起点或基础而已。因此,对于大乘的成佛之道来说,单单只讲求人的佛教显然是不够的。   其次,站大乘佛法的立场,“佛法”是宇宙性的,所谓“若佛出世,若未出世,此法常住,法住法界”;(112) 它为宇宙全体的-一个生命层次而存在。释尊出现人间佛法人间弘传,但却不是人间的专利。我们不能硬&...

    如石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80550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