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32篇,用时169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坐禅与情绪管理─心理学对坐禅的检验

    现实、解决问题才行。保持清醒就是禅,禅定就是不被过去的旧习和错误观念所牵绊,不被成见、偏见和迷信所系缚,从而发展出清醒的心智。人若能运用清醒和觉察的心智,在生活、工作和心灵生活上保持创意,就是方便禅思,就会有良好的适应力,故云“当修习方便禅思,内寂其心,如实观察。”佛学中所指陈的方便禅思,对现代人的精神生活而言,是一帖弥足珍贵的良药。它的重点就在坐禅,它包括调身、调心和调息的冥思训练,以及运用在生活...

    郑石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93350639.html
  • “藏传佛教”概念分析

    为僧伽解决了世界观、认识论、宇宙观等问题和修习成佛的原因、目的以及佛教自身存在的理由等问题。实修层面是经院佛教的重要内容。关于修习实践之方便法门极多,有的经典记载,佛依所化不同慧根说8万4千法门。藏传佛教寺院主要传承的是大乘菩提因乘及密金刚果乘,修习实践有因显乘及金刚密乘之方便两种,不同的教派偏重不同的修法,据典籍记载,噶当派主修菩提道;萨迦、噶举、宁玛派主修“精要四支”、“莲华生大师八大成就法”...

    刘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403471657.html
  • 学般若 化二执

    退。”《华严经十地品》说:“此菩萨以深智慧,如是观察,常勤修习方便慧,起殊胜道,安住不动,无有一念休息废舍,行住坐卧,乃至睡梦,未曾暂与盖障相应。”以上经论所说,都是学般若、化二执的宝贵指示。 ...等的真正三毒——贪、嗔、痴及慢,是小乘修道位中进一步思维、修习真理,渐断的惑,故叫“修所断惑”,简称修惑或“思惑”。以上“见思”二惑(粗惑),生灭不息,对各种事物产生分别贪爱,障碍本不生灭的性体,因此...

    徐恒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92039227.html
  • 虔心悲切遥呼上师祈请文

    三者, 愿令步上殊胜秘密道。 无等香巴噶举鉴知我! 祈自清净之佛土垂顾。 如理修习方便解脱法, 愿令获致无学之双运。 大成就者胜原鉴知我! 祈自无为大悲界垂顾。 成就证悟虚幻之禁行, 愿令和合...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10249462.html
  • 试由唯识种子浅谈念佛法门自他二力的原理

    疑惑不解的。如不明白这个问题,对净土的信仰也很难说是正信、深信、坚信,所以净业行人十分有必要了知其所以然。佛告曼殊师利菩萨曰:  “善男子!先所修习方便般若加行力故,有心生起。善男子!譬如正入无心睡眠,非于觉悟而作加行,先所作加行势力而复觉悟。又如正在灭尽定中非于起定而作加行,由先所作加行势力,还从定起。如从睡眠及灭尽定心更生起,如是如来,由先修习方便加行力故。当知复有心法生起。”[17]  《...

    广临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05356691.html
  • 善财童子访普眼长者记——谈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要摄持自己的意念,安定自心,才能得像如来的无比清净身。  接著,修习般若波罗蜜,能了解真实智慧,明白诸法实相,才能够获得像如来的清净法身;修习方便波罗蜜,以种种善巧的法门开发智慧,才能获得像佛一样的...让我们学佛者得到很明确的指示、引导,内容非常的丰富和有意义。  首先,他说他自己是:  “一切所生诸疾,我悉能以方便救疗。善男子,十方众生,诸有病者,咸来我所,我皆疗治,令其得差。”  普眼长者若是在...

    绎 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51767675.html
  • 生死与缘起

    生死的阶段,便能入三界度三界,入生死救生死了。  学道之人,虽能知无生死,然为烦恼业报所障,身心俱不得自在。遇憎爱境, 便起憎爱心。遇违顺境,便造善恶业。不能任缘养性,正念不失。当此之时,须假修习方便,策励精进。必欲斩关落镇,破生死关隘。故虽知无生死,若不假修习方便,亦难得受用也。犹井底甘泉,虽目见了了,若不假绳罐方便,亦不能取出受用。  故闻、思、修,三慧之中,要以修慧为贵。修慧始得真实,闻思...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31160405.html
  • 大乘佛教的缘起论

    正等觉入灭后也不离缘起吗?作为一种纯净的生命形式,佛并不存在于因果法则之外,《解深密经》说:“世尊!若诸如来远离一切加行,既无加行,云何有心法生起?佛告曼殊室利:善男子,先所修习方便般若,...

    孟领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11241597.html
  • 阿含经上的“道”

    也是一样,不行道,而只一味祈求解脱,无有是处。反之,若能修习方便,则能随顺成就,如母鸡孵蛋,只要随时保持适当温度,小鸡终必孵出(杂阿含二六三经)。   [九]实证性:   道是实证性,解脱非仅实践就...解脱。三为gati,即中文译为三善三恶道之“道”,系指行方去向。   八正道为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为佛陀成佛前所觅而见之道。佛陀见此道已,即随其道...

    杨郁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73252957.html
  • 安岳石刻与宗教义理(三)

    佛教的修习方便,这在当时的印度还是比较新鲜的事,但因中印间交通发达,很快地就传播过来了。相继来唐的善无畏(637—735)、金刚智(671—741),本来修学地点不同,分别传承胎藏界和金刚界的法门,及...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00959145.html
上一页123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