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9篇,用时337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禅修与心理治疗迷思

    数据及相关资料做为评估依据。虽然如此,我们往往带著早年创伤、心结进入学佛修行领域,却也是不争事实。种种未及疗愈心理创痛扭曲了修行,学佛遂成了另类避风港。然而,心灵本身即具自我康复...云云毫无关系,或可视为时代差异性使然。今人和古人在修行成就上悬殊无疑还能延伸其他值得探讨课题。但无论如何,现代人诸多“心理障碍”诚然影响著学佛时心态,而类似障碍在古人或可假诸传统价值观、信仰...

    方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90263900.html
  • 谈学修佛法方向

    之道,分清正邪,知道修行,这为入佛门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归依与依止明师   由于对三宝生起了净信,便真正趋向于归依与依止修学愿望。在一切寺院中遇到具足正见、戒律清净、威仪慈悲,能...mdash;参学真正明师,得其指点,顿悟佛法根本,受用于心,相应不二,并于日用之中直接体现出来,形成悟修不二修,了妄即,显为一切差别方便法用。   (2)   知识分子—&...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64039776.html
  • 佛教信众教育探讨——以佛光山在台湾地区信众教育为例

    歌唱舞蹈、专题演讲等。  (四)教材内容生活化  所谓内容生活化,并非是将佛法世俗化。而是把握佛法修行及其精神,以深入浅出方式,并针对现代信众生活中所面临问题,提出具体修行方式与对治...逐渐改变以往只限定在寺院道场或佛殿禅堂举行观念,进而将修行带到山林水边,如山水禅、禅净密三修法会举行。  (三)师资阵容健全化  佛教信众教育可分为二大类,一者为佛法修持教育,一者为信徒技艺教育。...

    慧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140070595.html
  • 不要轻易地作价值评判——法念处修行诀要(1)

    修行了。  既然如此,那为什么又要说不要轻易作价值评判呢?这和如实观又有何关系呢?  有很密切关系。因为人一旦在作价值评判,他已经不在“如实”观了。  我们在前面身念处章节中提过修四念处最...形成疲劳,最主要缺点是它使修行人不能如实地认知这个东西性质和面目,而使其智慧不能增长。以法念处原则看来,修行人只有在轻松柔软身心状态下,让该来来,该去去,才有可能充分了知万法“本来面目...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402564530.html
  • 理念与实践养成人间佛教

    一个众生” (第一七五页,转引自《往事百语·修行》)悲愿,善巧权便,“因应每一时代需要,以最巧妙方便,将佛陀慈悲精神,普示于社会(第一五七页,转引自《星云大师讲演集㈣·佛教如何现代化》)...:“佛陀出生在人间、修行在人间、成道在人间、弘化在人间。佛陀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他不是对神仙、鬼怪说,也不是为地狱、傍生而说,佛陀主要是以‘人”为说法对象;佛陀对‘人”教法,当然就是‘...

    刘泽亮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104365598.html
  • 身、受、心、法——四个察觉对象(1)

    ,但要能对这些清楚、明白不沾染执著才行,否则就是“处处留情”。一面解脱,又一面自我束缚,就不是四念处修行了!  知道了以上道理后,我们可就身、受、心、法次第,对此法门分别略述之。  “身念处...为什么我会以为四念处忽略是佛法衰落重要原因了。因为已在整个原始佛教修行体系里扮演是一个修行人“眼目”之角色,也就是大乘佛教中讲 “慧眼”。它提供了一个实际而有系统方法,使修行人能更深刻地...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72667727.html
  • 什么叫修行

    。(3).经济能力。   有的人一听到修行,就忙说:“我没时间!”“我整天工作,忙碌不堪!”这是对于修行一事误解缘故。其实修行不只于念佛打坐,或读经听学,而是“于一切时,常念方便,随顺观察”...看似不平等假象。等到修证成佛了,原来又是平等。   因此,一个真正修行人,本应“只管修行,不管余事”,但由于受到业障(所知障、烦恼障)种种牵绊,又堕入分别固执坑堑里,造成了言行不相应,...

    佚名

    |修行|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7/0025494873.html
  • 法海知津(下)──读《契理契机之人间佛教》

    吧!作者并没有“梵志自高”态势,依出家和修行宣称释迦佛出家方式乃是因地制宜,适应古印度风尚产物,而不是放诸四海修道准绳,表现了相当理智和勇气!然而这样看法,除了作者慧眼所见外,应该...和凸显自宗主张而编造情节,随意地扭曲古圣者行迹,误导后人对古代“佛法”认知,这样作风,对一些没有编经嗜好部派,以及《阿含经》宏扬,实在是极“不公道”作为!  出家和在家修行都可以得解脱...

    释显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75453001.html
  • 《中国禅宗通史》方法论评析(2)

    中皆有证住佛境当下清净本体之自存之可能,出家人不自证清净本体者则与不修行何异,故谓在家亦行。实则仍是为一切学佛者包括在家出家者律定修行在自家心田之事而已。   作者提到《坛经》对人自觉...耳熟能详禅教名相中重新体悟名相在实践上,因此新范畴对旧范畴替代并未表示新问题意识与新哲学主张出现,仅仅是以新术语来揭露旧哲理,这个新概念范畴基本上也早就在中国哲学词汇传统中...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521158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