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19篇,用时15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修道次第

    能成众德之体具恩师,如理依止道之初步正, 善观察己恒时奋殷勤,作大恭敬依止求加持。 偶一获此圆满有暇身,最极难得大事了知竟, 日夜恒时抉择心坚固,生起相续不断求加持。 身命动摇犹如水中泡...

    未知

    |道次第|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4/1310493696.html
  • 宁玛巴传承的修道次第

    宁玛巴传承的修道次第   在西藏历史上最早形成的教派是宁玛巴,宁玛之名乃是相对于后弘期所出现的各大派系而得。宁玛在藏语乃“古旧”之义,虽然汉土惯称之为“红教”,实应名为“旧译派”,旧译即是前弘期...产生了多次教法上的辩论。  经龙清笠增巴所结集及整理的宁玛教规,在若干程度上吸收了一些新密续的教授风格,其中一点就是放重了修道次第的份量,及以此作为有志进修大圆满的修行者的前行基础训练。这种改变除了当时...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82168153.html
  • 佛法的修道次第:《七车经》

    佛法的修道次第:《七车经》 (一)经文大意:   有一次,尊者舍梨子(舍利弗)跟随佛陀,来到王舍城的竹林精舍结夏安居,听说在当地的比丘中,以尊者满慈子最受大家尊敬,于是就想找个...满慈子得知,与他论答的是尊者舍梨子后,亦深表荣幸,称叹尊者舍梨子是“第二尊”、“法将”。  (二)论述:  一车接一车的传递,表示了次第性,也表示了相依性。没有第一车,到不了...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71753544.html
  • 宗喀巴大师著《菩提道次第广论》的原因

    啊! 因此我们在学修道次第的时候,应该注意尽量避免以上的错误观念,方不失宗大师的造论苦心以及辜负这个“圆满教要胜教授”!如果我们仍然“具备”以上的错误观念,不逐渐改正,那就像宗喀巴大师说的“故离...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83547690.html
  • 龙清笠增巴所传出的道次第

    者的大圆满修持法要《仰兑》等法轨。至于与修道次第有关的著作可见于《龙清心要》一书中。《龙清心要》为大圆满法统最重要的要门口诀部教授,按口诀部教授重要的有四支,此为其一,乃龙清巴注解导引,后由大岩取师法...个人补充的某些教法。而修道次第所担任的角色,是作为修持大圆满者的基础调心法门。未具深厚宿根的行者,籍此籍此前行把自身相续调炼成为堪受大圆满心要的具根法器,与新译密续如《时轮》、《能怖金刚》诸教授的态度...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81668146.html
  • 把握解脱命脉——止观学修刍议

    就不知道如何行驶,或虽知道路线,但却不依此而行,也必定不能到达目的地。印度莲花戒论师所著《修道次第论》中说:“复次闻及思慧之所通达,即是修慧之所应修,非应修余。如示跑地,而应随跑。”  只有佛、菩萨...此论中所阐述的止修习所缘即是空性,所以,即使将空性作为所观对象,也是止的范畴,不属于空观。  《修道次第论》中的思想与上述经论如同出一辙,认为止息内心散乱后,能任运将注意力集中在所观对象上、并产生轻安...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5352453.html
  • 宗喀巴止观思想管窥

    修道次第论》中说:“复次闻及思慧之所通达,即是修慧之所应修,非应修余。如示跑地,而应随跑。”  只有佛、菩萨传授的经、律、论三藏才能作为修习佛法的唯一向导,因为能正确开示修行道路而远离谬误的只有三宝...所言止者,谓止一切境界相,随顺于奢摩他观义故;所言观者,谓分别因缘生灭相,随顺毗鉢舍那观义故。”在此论中所阐述的止修习所缘即是空性,所以,即使将空性作为所观对象,也是止的范畴,不属于观。  《修道次第...

    喜饶嘉措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34158736.html
  • 禅定与空观概论

    属于空观。《修道次第论》中的思想与上述经论如同出一辙,认为止息内心散乱后,能任运将注意力集中在所观对象上、并产生轻安就是禅定;在禅定的基础上,对事物的本质进行观察、思辨即是空观。总而言之,若能收摄内心...相同的答案。由此,阿难尊者不禁油然赞叹说:“奇哉世尊!大师及诸弟子,皆悉同法、同句、同义、同味。”(《杂阿含经》卷十七)在印度莲花戒论师所著《修道次第论》中说:“世尊虽说诸菩萨众无量无数等持差别,...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21648206.html
  • 在中国佛学院讲课时给学生出的试题(部分)3

    、 、 。 四、论述题 1、简述唯识五位的修道次第。答: 2、在《瑜伽师地论》第一《本地分》十七地的...第一的迦叶尊者。虽然佛陀教导了种种修持法门,但在缘起法则指导下的苦行修持才是解脱的唯一途径。( )佛教出家修道者的任务是追求生命的解脱,必然要远离世俗的生活,回避尘嚣,与青山白云为伴,了此残生。(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11052128.html
  • 僧 团

    如何跨越障碍,是个大学问。依“四念住”的修行要领比较容易进入状况,因为“四念住”讲自我身心的事,讲自他互动的事,有次第地讲实际的、具体的事,较容易使成员产生共同语言、表达方式及检讨的程序,透过检讨把欲贪、嗔恨、无知显示出来并定出消除之的修道次第,令明显的或隐晦的三毒逐渐消除。探究实际事物的态度,也将对与解脱无关的形而上理论逐渐褪去兴趣与追求。  僧团的存在,表征著佛法在人间,表征著佛弟子有个归依处...

    张慈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80053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