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58篇,用时14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止觀的實踐──兼評《菩薩道次第廣論》的奢摩他及毗缽舍那

    」,在《雜阿含經》中,有「阿那波那念相應」的一個獨立章節,顯示「阿那波那」的重要性。「阿那波那」漢譯作「出息」,是直接觀察呼吸的與出,經由觀察出息,可以依次悟諸蘊、悟緣起、悟聖諦以及...解脫出息善學。(4a)觀察無常;(4b)觀察斷;(4c)觀察無欲;(4d)觀察滅息,於觀察滅息善學,觀察滅出息,於觀察滅出息善學。是名修安那般那,身止息、心止息,有覺有觀寂滅,純一明分想修習滿足。...

    林崇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24140224.html
  • 止观的实践-兼评《菩萨道次第广论》的奢磨他及毗钵舍那

    含经》中,有「阿那波那相应」的一个独立章节,显示其重要性。「阿那波那」汉译作「出息」,是直接观察呼吸的与出,其所缘是属于具体的「自相」。经由观察出息,可以依次悟诸蕴、悟缘起、悟圣谛...,七觉分满足。七觉分满足已,明、解脱满足。」 「当修安那般那!修安那般那,多修习已,身不疲倦、眼亦不患、乐随顺观、住乐觉知、不染着乐。」[注五] 以上这些经文,释尊指出修习安那般那出息...

    林崇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85443302.html
  • 呼吸禅

      呼吸禅   /张慈田   以鼻息出入作为觉知对象的禅修法,称作安那般那(出入息念或出息),也可以称作呼吸禅(观)。每个人一出生就开始呼吸,直到停止呼吸死亡为止。呼吸是本能的,可以觉知地...呼吸禅也不离七觉支,即念觉支(即四念处)、择法觉支(分别善恶法)、精进觉支、轻安觉支(身心轻快)、喜觉支(身心喜乐)、定觉支(专心专注)、舍觉支(心之平等平衡);所以经典说“安那般那,多修习已,能令四...

    张慈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5652459.html
  • 内观法口诀

    习练;   所缘:所观察的对象。   色身:即四大(地.水.火.风)所成之自己肉身。   观察呼吸:即出息定,指缘于呼吸的心念锻炼,训练对呼吸的觉知;警觉或明了呼吸之法。详见《选编》一、(七)1、出息定。   觉知:当下以佛智如实证知。详见《选编》注释。   行住坐卧,曲伸俯仰,吃喝拉撒,语默觉眠。   四句:见《选编》一、(七)第2段。   住:站。   拉撒:...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14374070.html
  • 內觀禪修的探討

    禪修技巧仍有很大的差別,今說明如下(以下所引用書目、頁次皆見內觀教育版,1999)。  (一)純觀行者的方式  又分二種:不用出息及採用出息作準備的工夫。  甲、不用出息  緬甸的帕奧禪師於...先經由出息。這兒所依據的經典,是《大念住經》中所說的:  諸比丘!比丘從界審察此身置於何處、任何姿勢,了知:此身中,有地界、水界、火界、風界。  泰國隆波田禪師的方法,則是由正念於自己的肢體動作...

    林崇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24540229.html
  • 通往觉悟的基石

    ,会先修习身念处,以作为基础。当「」增长且变得清晰之后,另外三个念处才易于观照。由于篇幅有限,在此无法完整地讲解这四个念处,只能简要地作一概览。 身念处 出息 佛陀指导身念处的练习时,首先介绍出息(安那般那)。虽然出息不必然是禅修的第一步,但在实际修行时,念住于呼吸经常作为「禅修的根本业处」,它是整个禅观过程的基础。然而,将这个业处视为只是给初学者的练习是错误的。光是练习正念...

    菩提長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84654763.html
  • 内观禅修的探讨

    差别,今说明如下。   (一)纯观行者的方式 又分二种:不用出息及采用出息作准备的工夫。 甲、不用出息 缅甸的帕奥禅师于《观呼吸与观四界》中指出: 1. 纯观行者修习四界分别观...所,那么,这就是「名分别智」。这时,他将亲自以正见体证并洞见名法的究竟实相。(页85)[10]   以上是由观察自己身体的四界下手,而不先经由出息。这儿所依据的经典,是《大念住经》中所说的: ...

    林崇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272043746.html
  • 世尊时期止观法门的实践

    传出不净观是使众生离欲生天的一个方便法门。此事件后,释尊便传出“安那般那”(出息)的摄心法门。安那般那的梵文是 aanaapaana,释尊说︰ 当修安那般那。若比丘修习安那般那,多修习者得身止息及心止息、有觉有观寂灭、纯一明分想修习满足。 (10) 此处提出修习出息的好处,〈摄事分〉中解释如下︰ 奢摩他品诸随烦恼所染污时,发身惛沈、生心下劣,由正修习出息,身心轻安,能令惛...

    林崇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0746569.html
  • 释尊时期止观法门的实践

    离欲生天的一个  方便法门。此事件后,释尊便传出「安那般那」(出息  )的摄心法门。安那般那的梵文是 aanaapaana,释尊说︰  当修安那般那。若比丘修习安那般那,多修习者得  身止息及心止息、有觉有观寂灭、纯一明分想修习满足  。 10  此处提出修习出息的好处,〈摄事分〉中解释如下︰  奢摩他品诸随烦恼所染污时,发身惛沈、生心下劣,由  正修习出息,身心轻安,能令惛沈下...

    林崇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9390373973.html
  • 《阿含經》中所建構的佛教知識系統

    依「境、智」兩類開展成「境、行、果(根、道、果)」,由「境」含攝「蘊、處、緣起、食、諦、界、受等七事」;由「行(道)、果」含攝「四念住、四正斷、四神足、根、力、七覺支、八聖道、出息、三學、四證淨等...、食、諦相應;【註:依據藏文是:蘊、處及緣起相應,如是食、諦、界及受相應】念住、正斷、神足、根、力、覺支、道支、出息、學、證淨等相應;又依八眾,說眾相應。後結集者,為令聖教久住,結嗢柁南頌,隨其所...

    林崇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25440242.html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